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昔日我们在雩泉边告别常山,时值寒冬,岁月在龙蛇交替的时节。
山中的孩子们拍着手笑,问我何时再回来。
十年未践童年竹马之约,如今只乘扁舟,独自享受渔翁的悠闲。
重游故地,乡亲们欣喜我的归来,扶老携幼,热情相迎。
那时的婴儿如今都已长成七尺男儿,我怎能留住青春容颜。
请问如今的太守是谁?他是否如护羌充国般年少未老。
他亲自持酒慰问劳苦的官员,不再有贫穷嘲笑寒酸。
我们超然物外,举杯寻觅旧日足迹,仍有诗篇刻在坚硬的石头上。
孤云落日映照马耳山,金碧辉煌,如烟鬟般美丽。
邞淇河自古以来是北流的水,波涛翻滚,发出悦耳的环佩声。
希望您能轻松谈笑,在此筑起石坝,让溪流环绕城郭。

注释

雩泉:古代的一种祭天求雨的仪式地点。
常山:地名,可能指古代的常山郡。
龙蛇间:比喻冬春交替,龙蛇象征冬去春来。
竹马:儿童游戏,以竹竿当马骑。
渔蓑:捕鱼的蓑衣,代指渔夫生活。
杞菊:植物名,比喻贫寒的生活。
马耳:山名,位于山东省。
石埭:石堰,用于拦水或蓄水的堤坝。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即苏东坡)的作品,名为《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开篇两句,作者回忆起过去与朋友在常山(今河北一带)相聚时的情景,那时候正值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得时间仿佛停滞。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他们对苏轼离别后的询问,展现了人们对于苏轼归来的期待与关切。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个人生活中的一种悠然自得。"竹马约"指的是儿时的玩伴,而苏轼十年未能履行这样的约定,反映出他的漂泊生涯和不得志。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诗人再次回到故乡,家乡的父老们对他回来感到高兴,他们亲昵地拉着年迈的苏轼的手,与年轻的一代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这里诗人感慨万千,回想起朋友们都已步入老年,他自己却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容颜,这种比较带有一丝自嘲,也反映出苏轼对生命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深刻感受。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诗人询问现在的太守是哪位,并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期望。"护羌"指的是保护边疆,"充国"则意味着要有足够的人手来支撑国家的安全,而"鬓未斑"则形容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旧精神矍铄。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虽辛勤工作,但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为贫穷与寒冷所困扰。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此处表达了苏轼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之情,以及他仍保持着文人雅士的情操和文学才华。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这里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景,诗人骑在马背上,目睹落日余晖与云雾相互辉映的美丽场景。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诗中通过对河流的描述,传达了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最后,“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太守霍翔能够相聚欢笑,并且愿意为此而建造起一处如同石埭般坚固的友情之地,让城市和山川都因此充满生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同时也体现出他的文学才华与个人品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杂诗

昔日双鸦照浅眉,如今婀娜绿云垂。

蓬莱老守明朝去,肠断帘间綷縩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遗直坊,并叙

使君不浪出,羔雁亲扣门。

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

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

岁月曾几何,客主皆九原。

鲁经有遗叹,楚些无归魂。

我作遗直诗,过者式其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鳆鱼行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穗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食每对之先太息,不因噎呕缘疮痂。

中间霸据关梁隔,一枚何啻千金直。

百年南北鲑菜通,往往残馀饱臧获。

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

磨沙瀹沈成大胾,剖蚌作脯分馀波。

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八月边风备胡獠。

舶船跋浪鼋鼍震,长镵铲处崖谷倒。

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

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

割肥方厌万钱厨,决眦可醒千日醉。

三韩使者金鼎来,方奁馈送烦舆台。

辽东太守远自献,临淄掾吏谁为材。

吾生东归收一斛,苞苴未肯钻华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

形式: 古风

登州孙氏万松堂

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露重珠璎蒙翠盖,风来石齿碎寒江。

浮空两竹横南阁,倒景扶桑射北窗。

坐待夕烽传海峤,重城归去踏逢逢。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