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嵩山中作

众人皆醉屈原醒。笑刘伶。酒为名。

不道刘伶,久矣笑螟蛉。

死葬糟丘珠不恶,缘底事,赴清泠。

醉乡千古一升平。物忘情。我忘形。

相去羲皇,不到一牛鸣。

若见三闾凭寄语,尊有酒,可同倾。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大家都在沉醉中,只有屈原保持清醒。嘲笑刘伶,只因酒是他的名声。
刘伶长久以来都在嘲笑那些像螟蛉一样的人。
即使死去,也要埋在酒糟堆中,他并不厌恶,但为何选择冰冷的清水。
醉乡之中,千年如一日,万物忘却情感,我也忘却了形体。
与远古的伏羲时代相比,我们相差甚远,连牛叫声都听不到。
如果能见到三闾大夫,请代我转达,杯中有酒,愿与你共饮。

注释

皆醉:都沉醉。
屈原:楚国诗人,以忠诚正直著称。
刘伶:魏晋时期著名酒徒。
螟蛉:古人比喻无父而子的人。
糟丘:堆积的酒糟。
清泠:清澈的冷水。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远古。
三闾:指楚国的三闾大夫,即屈原。
倾:倒酒,共享。

鉴赏

这首词以屈原和刘伶的典故开篇,表达了对世俗沉醉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众人皆醉屈原醒",诗人将自己比作清醒的屈原,暗示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人格的坚守。接着,他嘲笑刘伶过于追求酒名,而忽视了真正的生活意义。

"死葬糟丘珠不恶,缘底事,赴清泠",诗人认为刘伶虽然醉生梦死,但至少他的生活态度坦然,不受俗世困扰。而"醉乡千古一升平"则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宁静和谐的理想境界。在这样的世界里,"物忘情,我忘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境地。

"相去羲皇,不到一牛鸣",诗人进一步强调这种超脱状态的高远,暗示自己已经超越了古代圣贤的生活层次。最后,诗人向传说中的三闾大夫屈原发出邀请,如果能在醉乡相遇,愿一同畅饮,表达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比和寓言,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金末元初文人的独特心境。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梅引

墙头红杏粉光匀。宋东邻。见郎频。

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

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

见说金娘埋恨处。

蒺藜沙,草不尽,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

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

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遥山入翠颦。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行香子

漫漫晴波,澹澹云罗。傍春江、是处经过。

桃花解笑,杨柳能歌。尽百年身,千古意,两蹉跎。

酒恶无聊,诗苦成魔。只闲情、不易消磨。

几人樵径,何处山阿。恨夕阳迟,芳草远,落红多。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西江月

物外神仙风骨,人间富贵功名。眉长新有秀毫生。

荡座酒光花影。清暑玉壶昼永,少年金印身轻。

他年旌节看归荣。笑傲五湖烟景。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

骨相匿犀秀发,精神耸鹤孤高。少年事业富伊皋。

便向中书书考。肘后不传丹诀,眉间新长修毛。

一壶春色宴蟠桃。□介归荣忠孝。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