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霜无畏最耐久,粪壤不资真自然。
正则夕餐骨已换,凌江端作跨鳌仙。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和个人情感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坚持自我本真的生活态度。
"风霜无畏最耐久" 表示在秋风寒霜中,那些不畏惧困难和严酷环境的事物最能经受时间考验。这里的“风霜”象征着自然界的严峻,"无畏"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粪壤不资真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不需要额外的修饰或人为的干预。"粪壤"指的是腐殖之土,即丰富的土壤,"不资"意味着不需施加任何人工,这里的“真自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和信仰。
接下来的两句 "正则夕餐骨已换,凌江端作跨鳌仙" 则是诗人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展现。"正则"表明在正确的道德准则指导下,"夕餐"意指傍晚时分的进食,而"骨已换"则暗示了内心世界的更新和变化。"凌江端作跨鳌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翱翔天际的境界,"凌江"意味着越过河流,"跨鳌仙"则是比喻成仙,即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扬的人生态度。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菊芳兰秀幸同时,汾水刘郎语最悲。
谁果肖兰谁肖菊,未知黄落又为谁。
平生我解量人品,元亮真成晋伯夷。
我欲招魂无别物,剩将酒洒菊花枝。
紫阳山下园五亩,一半教儿种菊花。
霜渐浓时花更好,六年何事未还家。
倏过重阳几一月,菊花更觉有精神。
必重阳日始赏菊,此是人间最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