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城枕萧关路,胡兵日夕临。
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
春老雪犹重,沙寒草不深。
如何驱匹马,向此独闲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与和平的深刻感慨。首句“城枕萧关路”,即点出了边塞的险要之地,城墙紧邻萧关古道,展现了一种守望的氛围。接着,“胡兵日夕临”则直接揭示了战乱的紧迫感,异族军队每到黄昏便来到城下,显露了一种威胁和不安。
然而,诗人并未陷入绝望,而是通过“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表达了对光明与希望的坚守。即使在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中,一把火焰也能成为安抚民心的象征,体现出诗人对于抵御外侮、保护百姓的责任感。
“春老雪犹重,沙寒草不深”则转换了景象,将时间推进至春末,雪还未完全消融,而沙漠中的草木也因寒冷而无法深长。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一种生机受阻、时序推移之感。
最后,“如何驱匹马,向此独闲吟”则是诗人在这种边塞氛围中所发出的感慨。面对着战火连天的现实,诗人却选择了超脱,驾驭一匹马,独自吟诵着什么。这不仅是一种逃避,更像是一种内心世界中的自我安抚和精神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了一种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孤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坚韧不拔、守护家园的情怀。
不详
下马扣荆扉,相寻春半时。
扪萝盘磴险,叠石度溪危。
松夹莓苔径,花藏薜荔篱。
卧云情自逸,名姓厌人知。
殊乡会面时,辛苦两情知。
有志年空过,无媒命共奇。
吟馀春漏急,语旧酒巡迟。
天爵如堪倚,休惊鬓上丝。
一瓶离日外,行指赤城中。
去自重云下,来从积水东。
攀萝跻石径,挂锡憩松风。
回首鸡林道,唯应梦想通。
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