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如璧长老二首(其二)

自为云山作主人,更邀麋鹿作比邻。

一斋一粥今禅伯,无姓无名古逸民。

尽了委缘心似水,未捐习气笔如神。

丐师石上菖蒲节,要度人间八十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老超然脱俗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境界。诗人以“自为云山作主人”开篇,形象地表达了如璧长老与自然和谐共处,仿佛是云山的主人,自在逍遥。接着,“更邀麋鹿作比邻”一句,进一步展现了长老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相处的情景,隐喻着长老如同麋鹿一般,自由自在,不受尘世束缚。

“一斋一粥今禅伯,无姓无名古逸民”两句,通过对比禅宗领袖与隐士的形象,赞美了长老既深谙禅理,又保持着古人的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禅宗领袖通常以简朴的生活方式示人,而“无姓无名”则强调了长老不求闻达、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

“尽了委缘心似水,未捐习气笔如神”两句,揭示了长老的心境与才华。心似流水,意味着他能够放下一切外在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笔如神,则赞扬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即使在淡泊名利的生活中,仍能以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丐师石上菖蒲节,要度人间八十春”两句,以长老在石上采摘菖蒲的场景,象征着他虽已年迈,但仍充满活力,渴望在人间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晚年。菖蒲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长寿的寓意,这里不仅表达了对长老长寿的祝愿,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如璧长老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禅宗思想以及个人品格的追求与向往,充满了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生活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307)

赵鼎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祐中先人将漕淮南与长乐林旦次中为僚其子硕儒肤与余游相好也后三十五年复相见于京师道旧涕泪已而复遣其爱子薿见过仍辱赠诗叙畴昔之好次其韵答之

往岁丁年戏綵同,别来几度茁葭蓬。

贫无负郭嗟吾拙,老有名驹慰子穷。

云断太行双拱木,鹤归华表两悲翁。

更怜头里千茎雪,纵得春风不解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韩次律在许下与叶少蕴唱和他日以寄余因次韵和之并以寄叶

尺书不献罪何逃,每读新诗胜读骚。

千里寄怀惟短梦,十年饮德似醇醪。

次公治郡声方藉,陶令抛官趣独高。

俗吏无缘参步武,白头终日漫尘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暇日过西曹谒何安中得之李倞冲季咸许出近诗而未也戏以诗索

眼看簿领眩生花,共指墙阴待日斜。

水部诗名今独步,河梁句法旧传家。

未容碧海归深阔,应许阳春办咄嗟。

莫为琼瑶生校计,古人初不废投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司令谢兢元赐以诗见索近文且叙世旧次韵谢之

少年识字是天刑,妄意扶摇起北溟。

我似羸羊安可驾,子如快剑不须硎。

汗传骥种方新赤,毡付衡门只旧青。

满纸恶诗将底用,为糊新样小围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