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歌

五月淮南寻旧庐,百花洲上杨柳疏。

故人朝对白蘋渚,胡儿忽传赤羽书。

千山燧熢照芦荻,满地干戈尽樵渔。

孤舟江海欲何之,双眼乾坤空泪予。

东南半作豺虎窟,闾阎忍使蛟蜃居。

苍生之血淮水赤,请问将军意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明代宗臣所作的《五月歌》,以五月时节为背景,描绘了战乱背景下的一幅凄凉景象。开篇“五月淮南寻旧庐,百花洲上杨柳疏”,以季节与地点的设定,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同时通过“杨柳疏”这一细节,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变迁。

接着,“故人朝对白蘋渚,胡儿忽传赤羽书”两句,将人物情感与战争的紧张氛围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战争对人际关系的冲击。其中,“胡儿”一词,既指代外族入侵者,也暗含了对战争根源的反思。

“千山燧熢照芦荻,满地干戈尽樵渔”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惨象,山火映照着芦苇,满地的兵器被遗弃在渔人的手中,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

“孤舟江海欲何之,双眼乾坤空泪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东南半作豺虎窟,闾阎忍使蛟蜃居”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结构的破坏,将东南地区比作野兽的巢穴,百姓生活在险恶之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谴责。

最后,“苍生之血淮水赤,请问将军意何如”以淮河水色的变红,象征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对指挥战争的将领提出了质问,表达了对战争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斥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江上行

浮云压地乌夜啼,家家人听作天鸡。

王孙何事复远游,江南芳草春萋萋。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忆桃花蹊。

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

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山中夜坐

朔风乱扫江云飞,山人为予开石扉。

一斗胡麻煮未熟,散发千峰歌采薇。

吴江枫落客已远,楚塞秋深鸿未归。

明月堕地白如水,湿尔岩头萝薜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登江门诸山

山头日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其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箫瑟,恍疑身在昆仑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江上访朱氏

黄云压地秋离离,西风摇落千杨枝。

白蘋已老暮汀远,满目丹枫胡雁悲。

孤舟一夜相思发,寒江明月吹参差。

天末佳人犹未归,江头解佩欲遗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