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余吹散千峰云。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形式: 古风

翻译

今日江边天气恶劣,乌云翻滚风势欲起。
独自眺望钟山呼唤宝公,林中的白塔像孤独的白鹤。
宝公身骨清冷难以唤醒,倒是古泉声声呼唤人。
电眼猛虎般的威严,雷鸣般的舌头,为我驱散重重山峰的云雾。
即使南行万里又为何事,一杯曹溪水足以品味其甘甜。
将来若能绘制蒋山图景,定会为这眼泉水画上居士的呼唤。

注释

炮车云:形容乌云密集,状似战车。
宝公:可能指代某位尊贵或德高望重的人。
孤鹤:比喻白塔在树林中的孤立。
电眸:形容眼神犀利。
霹雳舌:形容说话有力,像打雷一样。
曹溪:地名,著名的佛教圣地。
居士:对未出家但修行的人的尊称。

鉴赏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天气不好,战争的威胁(炮车)即将来临,诗人却独自凝视着远方的钟山,呼唤着心中的高洁志士宝公。白塔孤立,如同寂寞的鹤一般,让人感到一份凄凉和敬仰。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无奈。宝公虽已去世,但他的精神和教诲依然激励着后人,而这位已逝的高士似乎已经听不见诗人的呼唤,转而是老泉(可能指的是钟山泉公)仍旧在这里唤醒或激励着人们。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余吹散千峰云。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这两句则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和对自然的赞美。电闪雷鸣之间,似乎有力量在为诗人扫除心中的迷雾,让他能够继续他的旅程,不论前方是何等风景。南行万里,对于诗人来说并非难事,只要一杯曹溪的水,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甘美。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未来愿景和对钟山泉公精神的传承。将来如果有机会描绘蒋山的风光,那也许是为了再次呼唤或纪念这位泉公,或者是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能够像他一样超然脱俗。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清凉寺和长老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氎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一)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