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栖贤山居韵(其九)

每日一餐足,无人白昼眠。

寒多宁有法,懒极不须禅。

时上岩头石,遥看林外田。

西南日尽处,一直上孤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首句“每日一餐足”,简朴而真实地展现了生活的简陋与满足,体现了诗人对物质需求的淡漠。接着,“无人白昼眠”一句,不仅描绘了僧人白天也保持清醒的生活习惯,更暗示了他内心的清明与超脱。

“寒多宁有法,懒极不须禅。”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面对严寒,他似乎已经找到了适应的方法,无需借助外在的规则或修行来抵御;面对懒惰,他也不需要通过禅修来克服,这表明他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自在的状态,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自我和解。

“时上岩头石,遥看林外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日常活动的一部分,他偶尔会登上岩石,远眺田野,这样的行为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反思。这种行为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最后,“西南日尽处,一直上孤烟。”这两句以日落时分的景象作为收尾,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孤烟直上,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向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智慧。它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

生来山野性,万死不离山。

随水偶然出,因风急复还。

吟多长倚树,客到未开关。

自笑顽成癖,人传老更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一)

夜半一抬首,星光尽在山。

不能同雪化,只合揽云还。

猿至常无候,门开且莫关。

可怜犹有尔,识我是真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二)

率尔行将去,倦来树底眠。

泉流时问话,鸟宿似安禅。

霜不凋金粟,海难变砚田。

每看敲石火,一点自生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三)

如何有好日,不出又成阴。

一任霜催鬓,毋令泪渍襟。

林泉宁有异,天地此中深。

竟夕寒如水,空馀一寸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