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轩

声音求我皆邪道,有琴可听非深造。

无弦弦上声无声,世间此曲今何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琴轩》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音乐与心灵之间的微妙关系。

“声音求我皆邪道”,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一种对传统音乐追求的质疑,暗示了在寻求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偏离正轨的路径。这里的“邪道”并非指错误的道路,而是比喻那些过于追求技巧、形式而忽视了音乐本质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有琴可听非深造”,接着诗人指出,即便拥有一把可以聆听的琴,也未必能真正达到高深的造诣。这句表达了对单纯依赖物质条件来衡量艺术成就的反思,强调了内在修养和深刻理解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无弦弦上声无声”,这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音乐本质的思考。即使没有实际的琴弦,心灵中依然能够产生美妙的声音。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无形的心灵世界与有形的音乐联系起来,暗示了音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振动,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自然流露。

“世间此曲今何人”,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询问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是否还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超越物质、触及心灵深处的音乐。这句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也是对永恒艺术价值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切关注。

综上所述,《琴轩》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诗句,探讨了音乐的本质、艺术与心灵的关系以及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美学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仙会楼

金碧峥嵘演山脚,合有云骈下寥廓。

自嗟本是烟霞翁,一念人间已知错。

闻说楼成归思浓,想见群真多绰约。

水虎火龙方得传,看破浮生岂能缚。

夜深时独倚栏干,谁见金花当面落。

此道既与群真同,虽隔霄壤常相通。

演客千载无遗踪,伫闻杖履来相从。

形式: 古风

读王黄州游官篇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形式: 古风

积雪

能积又能亡,时高又时低。

圭璧随所寓,陵谷岂可齐。

夷坦掩曲径,勿使狐生疑。

光明破宿霭,勿使鸡求栖。

在腊方得时,此意非尔知。

知我为馀寒,不知为繁禧。

形式: 古风

交游

率尔相会遇,欣然同醉吟。

意外谈笑易,胸中矛戟深。

契合好甘醴,听闻嫌正音。

交结自此始,刎颈当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