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稚登的《支硎寺看梅听僧家吹笛》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梅引何郎兴”暗示了梅花盛开引来诗人的好奇与兴致,而“山余支遁名”则借用了东晋隐士支遁的典故,暗指寺庙的清幽环境。接下来,“寒泉似陇水”运用比喻,将寺中的泉水比作边塞的冷冽之水,增添了荒寒的氛围;“僧笛学羌声”则描绘了僧人吹奏的笛声模仿着羌族的乐调,增添了异域风情。
“一雨花林寂”描绘了一场雨后,花林静谧无声,更显出寺庙的清净;“无人山殿清”进一步强调了山中殿堂的空旷与寂静。最后两句“年年二三月,繁丽不堪行”表达了诗人对每年春天繁花盛开却难以承受其过于绚丽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超然和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梅、笛、泉、雨、花等自然景象,以及僧人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