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炎凉岂天意,四序自乘除。
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
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
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风送爽、人心舒畅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节奏的感悟。
"炎凉岂天意,四序自乘除"两句,诗人借用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季节更替的必然性。这里的“炎”指炎热,“凉”则是凉爽,通过这两个字眼,勾勒出夏秋交接之际的天气特征。而"四序"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乘除"意味着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律循环往复。
接着的两句"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具体描写了秋风到来的场景。"畏暑"即敬畏炎热的夏日,随着夏季的结束,暑气渐渐消散,而"雄风"则形容秋天那清爽有力的风,通过“时引裾”来描绘风起时衣袂飘扬的情景。
下面两句"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中,“据鞍”指的是骑在马上靠着鞍座,"惭类马"则是对马匹的赞美之词,表明诗人对于良马的欣赏和信任。“下榻”即下了马背,"喜迎徐"则表现了诗人结束旅途、回家时的快乐心情。
最后两句"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生活的态度。"吏退"意味着官员下班或离任,“青灯”则是夜深人静时的书房之灯。"犹能辨蠹鱼"通过对古代贤臣柳下惠“不以细故污明镜”的故事隐喻,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平淡或退隐的生活中,也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和高尚的情操。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哲思和情怀。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长江送客静波澜,路入回溪第一湾。
石濑横陈潮力减,风樯陡转橹声闲。
驱除方寸无穷事,领略平生未识山。
自笑疏慵似中散,政宜拓落水云间。
暑风无力上襟裾,雁序冲烟入翠虚。
小憩净莲开梵境,偶闻密竹话真如。
倦游政似知还翼,便静聊同得计鱼。
不为寻思问心法,是翁心外已无馀。
白衣苍狗暗还明,造物何心听改更。
雨足龟鱼方得计,日高蛙黾自消声。
浮溪荇带罗初展,粘壁虫书字不成。
正喜太清无点缀,惨舒谁复较阴晴。
思君一日可当期,敢意琼瑶手自贻。
华发乍回千里梦,白眉重见十年知。
惊人句好供行乐,遣客杯宽欲坐驰。
肯斸云根同我老,剩留觞咏醉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