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岩起晓晴

白衣苍狗暗还明,造物何心听改更。

雨足龟鱼方得计,日高蛙黾自消声。

浮溪荇带罗初展,粘壁虫书字不成。

正喜太清无点缀,惨舒谁复较阴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白衣苍狗变化无常,大自然又有何心意去改变万物更迭。
雨足够了,龟和鱼得以安心,太阳升高,青蛙和蝼蛄也自行安静下来。
浮在溪流上的荇菜带着罗衣初展的轻盈,墙壁上粘贴的虫子书写出的字迹模糊不清。
我正欢喜于这太空清澈无暇,却突然发现,悲喜转换无人计较阴晴之分。

注释

白衣:比喻世事无常。
苍狗:形容变化无常的云彩。
造物:指大自然。
改更:改变更替。
雨足:雨水充足。
龟鱼:泛指水生动物。
日高:太阳升高。
蛙黾:蛙类和蝼蛄。
浮溪:漂浮在溪流上。
荇带:荇菜随水流飘动。
罗初展:罗衣刚刚展开。
粘壁:贴在墙壁上。
太清:太空,这里指自然环境。
点缀:装饰或增添色彩。
惨舒:悲喜、阴晴的变化。
谁复:又有谁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自然醒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首句“白衣苍狗暗还明”以朦胧的晨光与隐约可见的犬影,传递出一天从夜向昼的过渡。紧接着,“造物何心听改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造化之奇妙的质疑和赞叹。

“雨足龟鱼方得计”写的是雨后小动物龟、鱼等开始活动的情景,展示了生命在雨水滋润后的活力。“日高蛙黾自消声”则描绘了随着太阳的升高,小动物的叫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浮溪荇带罗初展”形象地描述了流水中的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迎接新的一天。“粘壁虫书字不成”则是对昆虫试图留下痕迹但最终无法成功的细腻描写。

最后,“正喜太清无点缀”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自然景象的喜悦,而“惨舒谁复较阴晴”则是在反问中表现出诗人对天气变化漠然的态度,似乎不愿过多评判。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自然界深层次感悟。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林公晔见赠

思君一日可当期,敢意琼瑶手自贻。

华发乍回千里梦,白眉重见十年知。

惊人句好供行乐,遣客杯宽欲坐驰。

肯斸云根同我老,剩留觞咏醉花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林明甫言志

老竹抽萌便出林,焉知来者不如今。

但看杞梓终成栋,不信潢污解作霖。

久客谩撩苏子恨,中流应动祖生心。

乘桴从我君休叹,政恐功名苦见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林袖然知县留题筠庄因寄之(其二)

世路人心比太行,此君真可共徜徉。

霜凝劲节明朝坞,月落寒梢散夜堂。

可但七人供笑咏,要令千亩作阴凉。

只愁捲地西风里,幽梦圆时与子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林袖然知县留题筠庄因寄之(其一)

何人着脚傍岩幽,好事无过竹务猷。

妙语径追盘谷序,轻舟独信剡溪流。

牛刀小试知多暇,鹤板迟来坐不谋。

欲寄一行安否问,朔风羁雁正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