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儿

涧深飞瀑寒,云破断崖碧。

呼儿入深林,扫此松下石。

澹然忘世故,一枕聊自适。

梦断山月高,孤猿啸青壁。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涧深处瀑布冷冽,云层裂开露出青翠悬崖。
呼唤孩子进入幽深的森林,清扫松树下的石头。
心境淡泊,忘却世间烦扰,就在这儿枕石小憩。
梦醒时分,山月高悬,孤独的猿猴在青色石壁上长啸。

注释

涧:山谷中的溪流。
瀑:瀑布。
寒:寒冷。
云破:云层裂开。
断崖:陡峭的悬崖。
碧:绿色,形容崖壁颜色。
呼儿:呼唤孩子。
深林:茂密的森林。
扫:清扫。
松下石:松树下的石头。
澹然:心神平静,超脱世俗。
世故:人情世故,指社会经验。
一枕:枕着。
聊自适:姑且自我舒适。
梦断:梦醒。
山月:山上的月亮。
孤猿:孤独的猿猴。
啸:长啸,大声叫唤。
青壁:青色的石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林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隐逸自适、超然世俗的生活态度。

"涧深飞瀑寒,云破断崖碧。" 这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图,涧流奔腾,瀑布飞落,云层游移,崖壁如剪,展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雄险与清幽。

"呼儿入深林,扫此松下石。" 这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诗人呼唤儿童进入深林,用扫拂去松石间落叶杂物的动作,既是对自然亲近的行为,也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澹然忘世故,一枕聊自适。"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在山中安身处地,无拘无束,尽情享受这份清贫之乐。

"梦断山月高,孤猿啸青壁。"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诗人在山中入睡,醒来时发现月亮已经很高,而远处传来了孤独猿猴的啼叫声,增添了一丝寂寞之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合一的生活哲学,是诗人心境的一种抒写。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渊明诗

林屋本深寂,而多禽鸟喧。

一静制群动,何必更幽偏。

西风扫脱叶,见此林杪山。

朝看孤云出,暮看孤云还。

云飞亦何心,相对两忘言。

形式: 古风

夜烧松明火次韵黄养正

银炉炽炭麒麟红,销金帐煖熏笼烘。

爨下有蜡可代薪,笑我夜寒痴坐然枯松。

贫富贵贱何不公,安能排云叫呼天九重。

空怜尔松生抱有用材,不遇匠石梁栋施帡幪。

盘根错节屹立冻不死,凛凛劲气犹足排严冬。

颠崖峭壁人迹绝,闲云流水相冥濛。

胡为明不能保身,丁丁斧斤山其童。

鹑衣百结缩如猬,地炉拥膝便可闲从容。

当年榷油幸不严汝禁,馀用尚及斯民穷。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但见濛濛香雾霭四壁,红煇紫焰明窗栊。

禦寒何必裘蒙茸,盎然一室回春风。

何当散作一天煖,坐令四海尽在春风中。

形式: 古风

姑恶

村南村北麦花老,姑恶声声啼不了。

有姑不养反怨姑,至今为尔伤风教。

噫,君虽不仁臣当忠,父虽不慈子当孝。

形式: 古风

所怀寄何寺簿

斜日明远树,落叶走空阶。

闭门寂无事,心澹境自佳。

美人期不来,此乐谁与偕。

岂无南飞雁,可以寄所怀。

所怀不可寄,孤云渺天涯。

形式: 古风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