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诗

林屋本深寂,而多禽鸟喧。

一静制群动,何必更幽偏。

西风扫脱叶,见此林杪山。

朝看孤云出,暮看孤云还。

云飞亦何心,相对两忘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林屋原本寂静,却常有鸟儿喧闹。
一片宁静能控制万物活动,又何需过于偏僻幽深。
秋风吹落树叶,露出林梢和山峰。
早晨看孤独的云朵升起,傍晚又见它归去。
云朵飘荡并无心事,我们相对无言,心灵相通。

注释

林屋:指深林中的房屋。
寂:安静。
喧:喧闹。
一静:一片宁静。
群动:万物活动。
幽偏:偏僻幽深。
西风:秋风。
脱叶:吹落树叶。
林杪:林梢。
朝看:早晨看。
孤云:孤独的云朵。
暮看:傍晚看。
云飞:云朵飘荡。
何心:并无心事。
忘言:无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诗人居住在一座林中小屋里,这个环境既静谧又充满了自然的生机。"林屋本深寂"四字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而"而多禽鸟喧"则点明了这种寂静中其实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声音。

"一静制群动,何必更幽偏。"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哲理,意谓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已经能够控制自己内心的躁动,不需要再去寻找更加偏僻的地方来逃避世俗。这显示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的一种追求。

"西风扫脱叶,见此林杪山。"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西风吹过,树叶纷飞,一片萧瑟之感。而"见此林杪山"则是诗人对于眼前景色的感受,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朝看孤云出,暮看孤云还。"两句,则描绘了时间流转和自然界的变迁。诗人在早晨看到云朵飘然而出,而到了傍晚,又见到这些云朵缓缓地回去,这种重复的自然现象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宁静与安详。

最后,"云飞亦何心,相对两忘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一种超然态度。在这种环境中,连云朵的流动都似乎不再能打扰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诗人与自然之间也达到了无需语言沟通的和谐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屋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超脱世俗的心态。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烧松明火次韵黄养正

银炉炽炭麒麟红,销金帐煖熏笼烘。

爨下有蜡可代薪,笑我夜寒痴坐然枯松。

贫富贵贱何不公,安能排云叫呼天九重。

空怜尔松生抱有用材,不遇匠石梁栋施帡幪。

盘根错节屹立冻不死,凛凛劲气犹足排严冬。

颠崖峭壁人迹绝,闲云流水相冥濛。

胡为明不能保身,丁丁斧斤山其童。

鹑衣百结缩如猬,地炉拥膝便可闲从容。

当年榷油幸不严汝禁,馀用尚及斯民穷。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但见濛濛香雾霭四壁,红煇紫焰明窗栊。

禦寒何必裘蒙茸,盎然一室回春风。

何当散作一天煖,坐令四海尽在春风中。

形式: 古风

姑恶

村南村北麦花老,姑恶声声啼不了。

有姑不养反怨姑,至今为尔伤风教。

噫,君虽不仁臣当忠,父虽不慈子当孝。

形式: 古风

所怀寄何寺簿

斜日明远树,落叶走空阶。

闭门寂无事,心澹境自佳。

美人期不来,此乐谁与偕。

岂无南飞雁,可以寄所怀。

所怀不可寄,孤云渺天涯。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祈雨

六月不雨至七月,草木脆乾石欲裂。

方士画符如画鸦,呵叱风伯鞭雷车。

九天云垂海水立,骄阳化为雨三日。

万口竞誇方士灵,彼亦自谓吾符神。

谁知水旱皆天数,贪天之功天所恶。

吾心修德可弭灾,大抵雨从心上来。

桑林自责天乃雨,岂在区区用方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