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和陈元载中秋小集

燕台暮集,对秋容凄紧,松阴羃羃。

徙倚阑边临翠壑,千顷风烟横出。

坐待冰轮,天空云散,一色如苍璧。

姮娥有意,为谁来赴今夕。

身世如许飘流,佳时轻过了,他年空忆。

我辈情钟端未愧,昔日兰亭陈迹。

坐上何人,骊歌凄断,语别还应惜。

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燕台夜晚聚会,面对秋天的肃穆景色,松树下的阴影重重。
在栏杆边徘徊,俯瞰青翠山谷,满眼风烟如画般展开。
静坐等待明月升起,云彩散去,天空如一块深蓝色的玉璧。
嫦娥似乎有意,今晚她为谁而来呢?
人生如此漂泊不定,美好的时光轻易流逝,将来只能空留回忆。
我们的情感如此深厚,不愧对往昔兰亭的雅集。
宴会上的人们,骊歌悲凉,离别的话语更应珍惜。
那红烛有心,仿佛代替人流下频频的珠泪。

注释

燕台:古代燕地的名胜,此处指聚会之地。
凄紧:形容秋天的景色凄凉而紧迫。
羃羃:形容松阴浓密。
徙倚:徘徊,来回走动。
翠壑:绿色的山谷。
冰轮:月亮的别称。
兰亭:东晋王羲之的著名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地点。
骊歌:毕业或离别时唱的歌曲。
红烛:象征着情感和离别的物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诗人在燕台上与友人共赏中秋,面对凄凉紧肃的秋容,心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不舍。诗中的意境辽阔,情感丰富,是一首表达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对朋友离别之苦的感慨之作。

"燕台暮集"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景。诗人与友人在燕台上聚会,天色将暮,加深了秋意的凄凉。"对秋容凄紧,松阴羃羃"中,"秋容"指的是秋天特有的萧瑟景象,而"凄紧"形容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一种冷清而又紧迫的情绪。"松阴羃羃"则是对景色的描写,"羃羃"形容松树投影的模糊与悠长,增添了一份秋日的宁静。

"徙倚阑边临翠壑,千顷风烟横出"诗人在栏杆旁依倚,面对着翠绿的山谷。"徙倚"表现了诗人的悠闲与放松,而"临翠壑"则是景色的继续,"千顷风烟横出"中,"千顷"形容广阔无垠的风光和烟霞,这些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坐待冰轮,天空云散,一色如苍璧"诗人静坐在那里等待着月亮升起,天空中云朵散去,只留下一轮明月,如同古代所说的青玉一般。这里的描写是对夜景的渲染,使得整体情绪更加凄美。

接下来,"姮娥有意,为谁来赴今夕"则引出了神话中嫦娥奔月的传说。在此处,诗人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对朋友、对美好时光的思念。"身世如许飘流,佳时轻过了,他年空忆"这几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人生如浮云,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而这些记忆只能在往后的岁月里空自回味。

最后,"我辈情钟端未愧,昔日兰亭陈迹。坐上何人,骊歌凄断,语别还应惜。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诗中提到了"兰亭",这是唐代文人王羲之的著名游宴地,这里被用来象征着古典文化和美好的友情。"骊歌凄断"形容的是音乐停止时那种突然而来的寂静感,而"语别还应惜"则是对即将离别的情景所表示的不舍。"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这句中,"红烛"通常指的是蜡烛,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心意,而"替人珠泪频滴"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哀伤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深厚怀念,是一篇集景色描写、典故运用、情感表达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

马头双鹊飞来喜。惜凝望、音书至。

一掬离怀千万事。

绿窗深夜,短笺封就,应也寻人寄。

春风鬓畔疏梅蕊。映妆艳、清如洗。

苦恨眼边常忆记。

楚宫行路,倚桥攀驿,供尽梅花泪。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

小山遮断蓝桥路。恨短梦、难飞去。

长记修眉萦曲度。

约花开槛,映风招袖,总是怜渠处。

追欢我已伤迟暮。犹有多情旧时句。

极目高楼千尺许。

竹枝三唱,为君凄断,东日西边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

台上风光浓欲滴,傍阑芳桂阴成。

乱山相对长官青。琢诗能句好,举酒见心倾。

团扇不应秋后弃,几年仁惠风行。

渭城柳色若为情。一尊松竹底,三唱和秋声。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

大江旁畔老诸侯。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

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

自从今日转船头。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