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景象清新美好。一位红裙少女翩然来到黄陵庙前的湖上。
她唱歌而来,驾船而去,水面还飘散着她的一串歌声。只见小船渐去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

注释

黄陵庙:庙名,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亦称二妃庙,又叫湘妃祠,坐落在湖南省湘阴县之北的洞庭湖畔。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蒨:一种红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红色。
短:一作“小”。
櫂: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一作“楫”。
唱:一作“随”。
愁杀:谓使人极为忧愁。
杀,表示程度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怀。

"黄陵庙前莎草春"一句,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黄陵庙前的自然美景。莎草随风摇曳,春意盎然,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下来的"黄陵女儿茜裙新",则是通过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描绘,传递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丽事物的欣赏和喜悦。黄陵女儿的茜裙不仅映衬出她的青春韵味,也反射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轻舟短棹唱歌去"一句,转换了画面的同时,也带来了行动与声音的元素。轻舟在水面上缓慢前行,短棹划动之声与女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

最后"水远山长愁杀人"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随着轻舟渐行渐远,水天一色,山峦绵延,诗人似乎被这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致所打动,产生了一种深切的愁绪。这愁绪并非悲伤,而是对美好事物无法永恒的感慨,以及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内心的微妙波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以及内心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湖中古愁三首(其一)

凉风西海来,直渡洞庭水。

翛翛木叶下,白浪连天起。

蘅兰委皓雪,百草一时死。

摧残负志人,感叹何穷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湖中古愁三首(其二)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

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

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湖中古愁三首(其三)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天边九点黛,白骨迷处所。

朦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

万古一双魂,飘飘在烟雨。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