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沧洲先生陈景明

昨夜德星天上掩,山中闻说太丘亡。

可怜幽室重泉闭,无复沧洲嘉兴长。

蕙帐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

元龙雅望知何在,康乐襟期迥不忘。

青草更闻诗思逸,碧山犹想屐痕香。

未承鸠杖尊桓季,忽听商山没绮黄。

日永苔枝悬宝剑,夜深寒笛起山阳。

每怀载酒寻花径,空忆携琴过草堂。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沧洲先生陈景明》由明代诗人赵迪所作,表达了对已故友人陈景明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追思与缅怀。

首联“昨夜德星天上掩,山中闻说太丘亡”,以“德星”隐喻逝者陈景明的高尚品德,用“掩”字描绘其离世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山中闻说太丘亡”则直接点明了消息的来源与事件的性质,引出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颔联“可怜幽室重泉闭,无复沧洲嘉兴长”,通过“幽室”、“重泉”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逝者安息之地的静谧与沉寂,表达了对逝者永远离开人世的惋惜之情。“无复”二字强调了沧洲嘉兴(这里可能指逝者生前的居所或精神寄托之地)的不再,进一步加深了哀痛之感。

颈联“蕙帐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运用了“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哀伤气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哀悼。猿鹤的哀鸣、秋日的寒冷、溪水的悲伤,都是对逝者离去的无声抗议与哀悼。

尾联“元龙雅望知何在,康乐襟期迥不忘”,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元龙和康乐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品格与风度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逝者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两联“青草更闻诗思逸,碧山犹想屐痕香”,则通过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怀念,青草的诗意、碧山的屐痕,都成为了诗人记忆中逝者留下的美好印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逝者品格的崇敬。

收录诗词(75)

赵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白湖小隐。以诗名。有《鸣秋集》

  • 字:景哲
  • 籍贯:福建惠安

相关古诗词

北邙行

北邙山下悲风急,魂车辚辚男女泣。

浮生富贵能几何,请君听此薤露歌。

居贫艰难葬独苦,在富光辉人送多。

山前翁仲笑相语,贵贱应须土中去。

新坟峨峨土犹湿,日暮狐狸作人立。

白杨萧萧人已归,伫看坟前长荆棘。

形式: 古风

题山水人物

德星堂倚碧山隈,乔木萦纡曲涧回。

萝径乱侵红叶满,松扉不掩白云来。

深秋庭发黄金桂,积雨阶生碧玉苔。

千嶂停云修竹暝,孤琴候月绮窗开。

夜凉醉倚岩前瀑,香暗唫馀雪后梅。

谷口幽期时怅望,辋川佳兴俱徘徊。

溪声梦入寒猿断,鸟影愁将夕磬催。

佳句多情追沈谢,閒居有赋胜邹枚。

珠林落景明窗户,翠壁飞花入酒杯。

泉石趣幽依枕席,芝兰香霭近樽罍。

鸟声閒对云间榻,林影青浮江上台。

即此端居人境外,更须何处问蓬莱。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寄衣曲

制就寒衣谁与将,长缝短线牵人肠。

寸丝极于寸心苦,借问傍人同寄与。

封裹频开仍覆视,一片慇勤心万里。

江南十月寒不禁,况我良人在辽水。

天寒雨雪阴山道,去日行装岂完好。

今将血泪与寒衣,寄向天涯何日到。

形式: 古风

兵车行

兵车行,征马鸣,路上行人皆哭声。

哭声彻天泪满地,天地自是终无情。

弓箭在身刀在手,父母相随语未了。

妻子牵衣在后啼,兄弟束装向前走。

遥遥西上咸阳路,万里苍茫起烟雾。

倾身迥逐孤雁飞,乡邻亲戚知何处。

掩泪吞声行负戈,运粮斩木北防河。

军中昨夜诏书至,发兵转戍长城地。

野旷天清战血腥,悲笳日暮秋风起。

君不闻长城夜哭秦时鬼,瀚海风烟汉家垒。

秦汉争雄几百年,有血当时成海水。

武皇重开边,干戈苦未息。

妇人力耕锄,丈夫事行役。

千村少烟火,万井惟荆棘。

兵革海内犹未清,州司门外徵求急。

君不见长城窟,城下草根缠白骨。

人生莫作长城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