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岁晏苍郊蓬转时,游人相见说归期。
宓君堂上能留客,明日还家应未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季节交替的画面,岁末时分,乡间的荒草蓬蒿转眼就要繁盛起来。诗人通过“游人相见说归期”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渴望和归属感,也许是因为岁暮将至,人们纷纷谈论着回家的计划与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宓君堂上能留客,明日还家应未迟。”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宓君”可能是指一位有身份地位之人的尊称,而“堂上”则暗示了一种雅集或宴会的情境。诗人希望在这位宓君的堂上能留住即将离去的客人,至少再多享受一刻相聚的时光。但同时,也不愿意让对方误了归期,因此劝告说“明日还家应未迟”,即便是情谊深厚,也要适时而别,以免延误了归家的计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以及人生聚散的感慨。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未来安排的考虑,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思的诗篇。
不详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窅窅云旗去不还,阴阴祠宇闭空山。
我来始悟丹青妙,稽首如逢冰雪颜。
或掉轻舟或杖藜,寻常适意钓前溪。
草堂竹径在何处,落日孤烟寒渚西。
云深石涧寺,树老远公房。
终日风□□,□秋景气凉。
醍醐蒙□味,□□□□□。
□见无生理,空山坐道场。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