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儿明道(其十)

书声犹在耳,课读未从容。

病后茹荤少,春馀衣袷重。

参苓催命易,狼虎咥人凶。

不是聪明甚,从教学作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亡儿明道(其十)》中的片段,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亡儿的深切哀思与怀念。

首句“书声犹在耳”,仿佛还能听到亡儿读书时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回忆的场景中。接着,“课读未从容”则暗示了亡儿生前学习时的认真与努力,但未能从容地完成学业,留下遗憾。

“病后茹荤少”描述了亡儿患病后饮食的改变,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而减少了肉类的摄入,体现了对亡儿健康状况的关注和担忧。“春馀衣袷重”则是在春天过后,衣物需要更换,但亡儿已不在人世,这一场景更添悲凉。

“参苓催命易”一句,以中药参苓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亡儿生命的短暂,如同药物催促着生命的终结。“狼虎咥人凶”则形象地描绘了外界的残酷,与亡儿生命的脆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亡儿遭遇的同情与无奈。

最后,“不是聪明甚,从教学作农”两句,既是对亡儿才智的肯定,也流露出对其未能实现更大人生价值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亡儿生前教育经历的回顾,以及对其未来可能从事农业生活的设想,充满了对亡儿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亡儿深深的思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与命运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哭亡儿明道(其十一)

自损真何益,凭将慰老亲。

既然非我子,不若未成人。

造物元相戏,空花岂是春。

千秋亭下水,呜咽莫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哭亡儿明道(其十二)

两年离祖母,苦忆故归来。

患难吾虽脱,饥寒汝可哀。

如知应入梦,不忘更投眙。

乞以愚终老,皇天不爱才。

形式: 五言律诗

哭亡儿明道(其十三)

五十方知慕,平生悔远游。

徒令迟得子,岂有早封侯。

鸿妇悲三丧,豚儿喜一留。

自今王霸意,不敢愧黄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六月十八日作(其一)

儿亡今一月,魂梦未曾离。

泪落人争问,神伤自不知。

才因妻子减,情以死生移。

萧飒秋将至,兰摧剩一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