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下

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

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

更倾一尊歌一曲,不独忘世兼忘身。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天皇上下令赦免犯人,今天又下诏书得到贤能之臣。
升官贬职的事谁能说得清,世间的荣耀侮辱总是纷纷扰扰。
我的心与世事两两相忘,虽然听到世事但如同没听见。
只欣喜今年能够吃饱饭,洛阳的庄稼像秋天的云彩一样丰盛。
再斟满一杯酒唱一支歌,不只是忘记世事也忘记了自身。

注释

昨日:前一天。
诏下:皇帝的命令下达。
罪人:犯人。
今日:当天。
得:得到。
贤臣:贤明的臣子。
进退者:指升官贬职的人。
非我事:不是我所关心的事情。
世间:世界上。
宠辱:荣耀和耻辱。
纷纷:繁多、纷杂。
我心:我的心境。
与世两相忘:与世事两不相干。
如不闻: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今年:这一年。
饱饭吃:吃得饱。
洛阳:古都名,这里代指天下。
禾稼:庄稼。
如秋云:形容庄稼丰收的景象。
更倾一尊:再次斟满一杯酒。
歌一曲:唱一首歌。
不独:不仅仅。
忘世:忘记世事。
兼忘身:同时也忘记自身的烦恼。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世事宠辱的超然态度与个人内心世界的和谐。首句“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展示了朝廷赏罚的权力变幻,但诗人并不介入其中,而是选择保持距离和淡定。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表明诗人对于官场的是非成败持有超脱的态度,把握在个人内心的平衡。紧接着,“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不仅是对待宠辱,更是对整个世俗纷争保持一种遗忘的心态。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满足和生活上的平淡。洛阳城中丰盛的禾稼比喻了诗人的内心之美好,如同秋天的云朵一般。

最后,“更倾一尊歌一曲,不独忘世兼忘身”是对这种超然态度的一种享受,通过饮酒和音乐来表达对个体生活的喜悦,同时也强调了在此过程中,对外界事务以及个人自我的共同遗忘。

整首诗流露出白居易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哲学思想,也反映出他对于个人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闰九月九日独饮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闲夕

一声早蝉发,数点新萤度。

兰釭耿无烟,筠簟清有露。

未归后房寝,且下前轩步。

斜月入低廊,凉风满高树。

放怀常自适,遇境多成趣。

何法使之然,心中无细故。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闲乐

坐安卧稳舆平肩,倚杖披衫绕四边。

空腹三杯卯后酒,曲肱一觉醉中眠。

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闲吟

贫穷汲汲求衣食,富贵营营役心力。

人生不富即贫穷,光阴易过闲难得。

我今幸在穷富间,虽在朝廷不入山。

看雪寻花玩风月,洛阳城里七年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