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绡

云供片段月供光,贫女寒机枉自忙。

莫道不蚕能致此,海边何事有扶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云朵化作丝线月华提供光芒,贫穷女子在冰冷织机上白费辛劳。
别说不养蚕也能有这样的景象,在海边为何会有扶桑树存在?

注释

云:云朵,这里比喻为丝线。
片段:这里是比喻,意指云朵如同丝线的片段。
月供光:月光,这里指月亮提供光明,如同丝线的光泽。
贫女:贫穷的女子。
寒机:冰冷的织布机,暗示条件艰苦。
枉自忙:白白地忙碌,没有成效。
莫道:不要说。
不蚕:不养蚕,指不从事丝绸生产。
能致此:能达到这样的结果,指有如此美丽的丝线或光景。
海边:海的边缘,此处引申为意外或不寻常的地方。
何事:为什么。
扶桑:神话中的树木,传说日出于其下,这里可能象征希望或不凡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女子在寒冷的夜晚,仍然坚持纺织工作的情景。"云供片段月供光"表达了她即便是在朦胧的月光下也要忙碌于织布的辛勤。"贫女寒机枉自忙"则强调了她的贫穷和不屈的劳作精神。

"莫道不蚕能致此"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说明即便是蚕虫都能因为丝而著名,这位女子虽然贫穷,但也能够凭借纺织技艺自食其力。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她的赞赏,也隐含着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海边何事有扶桑"则是说在遥远的海边,究竟有什么事情需要种植扶桑(一種植物)。这一句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同时也可能暗示这位女子的织物可能与远方的商贸活动有关,或者仅仅是她心中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贫穷女子夜间纺织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女性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不拔和生存智慧,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暮去朝来无定期,桑田长被此声移。

蓬莱若探人间事,一日还应两度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豫让

韩魏同谋反覆深,晋阳三板免成沉。

赵衰当面何须恨,不把干将访负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薛舍人见徵恩赐香并二十八字同寄

往岁知君侍武皇,今来何用紫罗囊。

都缘有意重熏裛,更洒江毫上玉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

曾恨人间千里隔,更堪天上九门深。

明涵太液鱼龙定,静锁圆灵象纬沈。

目断枚皋何处在,阑干十二忆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