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秋月

秋屿潮生月正悬,天高海阔夜娟娟。

龙沙万里蟾光动,珠浦三更蚌影圆。

风捲浪花惊宿鹤,水鸣霜叶触啼鹃。

真游那得乘槎梦,直泛银河学阆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海门秋月》由明代诗人郑廷鹄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海上月夜图景。

首联“秋屿潮生月正悬,天高海阔夜娟娟”,开篇即以“秋屿”、“潮生”、“月正悬”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壮阔的画面,月光洒在波涛之上,与天际相连,展现出海面的广阔与夜晚的柔美。

颔联“龙沙万里蟾光动,珠浦三更蚌影圆”,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龙沙,象征着遥远的沙漠或海边,此处借指广阔的海域;“蟾光动”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海面波光粼粼的景象;“珠浦”暗示珍珠般的沙滩,“蚌影圆”则形象地展现了夜深时分,海面上蚌壳闭合的形态,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颈联“风捲浪花惊宿鹤,水鸣霜叶触啼鹃”,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风卷起的浪花不仅惊扰了栖息于海边的鹤类,也使得水面发出声响,仿佛是霜叶被触动后发出的啼鸣,这种声音与画面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尾联“真游那得乘槎梦,直泛银河学阆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乘槎(木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话旅行方式,这里借以表达诗人渴望像仙人一样自由遨游的愿望。同时,“直泛银河学阆仙”更是将这种愿望推向极致,想象自己能够穿越银河,学习仙人的生活,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

整体而言,《海门秋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海上月夜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又蕴含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66)

郑廷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调仪制郎,升吏科给事中,晋工科左给事,擢江西提学,迁江西参政。以母老乞归,筑室石湖,著书自娱,累荐不起。祀乡贤。著有《藿脍集》、《兰省集》、《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等有传。诗,以明陈是集编《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卷二所收郑诗为底本,参校同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海南丛书》第六册所收之《石湖遗集》。集外诗附于后

  • 字:元侍
  • 号:一鹏
  • 籍贯:琼山

相关古诗词

陶公福地

五岭迢迢拥福山,陶公盘郁海云间。

寒潭夜雨苍龙吼,曲水春风彩凤还。

竹径石边看独塔,草亭峰外送双鬟。

仙台不秘长生药,蒲节松花可驻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玉龙泉

玉龙回首碧池前,空谷泠泠启大川。

石砌初通蘋藻雪,锦题新挂茑萝烟。

仙源别是通秦岛,古峙何常问汉年。

要识山灵有神应,商霖今日傅岩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二岁自省

自古圣狂两路歧,算来原是错毫釐。

群居博奕有谁省,终日遨游祇自痴。

孔孟曾颜皆可法,关闽濂洛总当期。

如今身入宫墙里,尽改前愆与往非。

形式: 七言律诗

十四岁自省

义利两歧千里隔,算来原是差毫釐。

百千倍力今须尽,十四年前顿觉非。

事业光明皆地步,身心修省是男儿。

从今识破贤愚路,明道希文好自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