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洞

论石之奇,直使米襄阳下拜;

喜山之僻,未许谢康乐来游。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诗《灵峰洞》由清代诗人王德馨所作,通过对比与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灵峰洞的奇景与独特魅力。

“论石之奇,直使米襄阳下拜”,诗人以宋代著名画家米芾(襄阳人)对奇石的痴迷为典故,表达了对灵峰洞中石头之奇的赞叹。米襄阳下拜,形象地展现了石头的奇特与非凡,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石头的魅力,甚至让一位艺术大师为之倾倒。

“喜山之僻,未许谢康乐来游”,这里引用了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字康乐)的故事,他喜好游历山水,以诗文记录自然之美。诗人说,灵峰洞的山虽偏僻,却未允许谢康乐这样的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暗含着对灵峰洞独到之处的自豪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不仅赞美了灵峰洞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通过米襄阳与谢康乐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积淀。

收录诗词(61)

王德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玉洞天山门

地耸大观亭,惟巨眼人始得门而入;

山开太玉洞,具仙骨者请拾级以登。

形式: 对联

太玉洞天山门

上足大观,从此登峰须造极;

下宜小住,就中饮水好知源。

形式: 对联

挽陈丹香棻

善士一乡称,虽系累三年,公论依然留月旦;

故人寸草在,奈羁魂千里,夜台何处觅家山。

形式: 对联

戏台

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大抵若此;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