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给事山水歌

吴门故人徐给事,一水一山称绝艺。

浓豪燥墨随意成,位置非难在神气。

大山积铁青巑岏,小山起伏蛟龙蟠,水有百道喷薄之飞湍。

宛然坐我明星玉女下,五月六月松声寒。

荆关笔法自奇古,未数画师扬契丹。

仙家楼台十二阑,饭煮胡麻须可餐。

采药何人入少室,读书有客居王官。

我游白下未得去,五更出门雪满鞍。

虚空翠黛不复览,一日剪向高堂看。

员外张公尚文采,身住南宫志沧海。

李白已死今无诗,卷示老夫增慷慨。

近来好事复持去,梦觉烟霞竟安在。

白鹤夜怨清猿悲,山中春老归何时。

写我平生有声画,价君太古无声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贝琼所作,题为《徐给事山水歌》,描绘了徐给事的山水画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中首先赞美了徐给事的山水画技艺,称其“一水一山称绝艺”,并指出其作品中的墨色浓烈而豪放,随意挥洒,但关键在于画中的神韵与气势。接着,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画中山峦的壮丽景象,山峰如铁青色般峻峭,蜿蜒起伏,仿佛蛟龙盘旋其中,水流则如瀑布般喷涌,飞湍激荡,令人仿佛置身于明星玉女之下,感受着五月六月的松林寒意。

诗人进一步将徐给事的画作与古代名家荆浩、关仝的作品相比较,认为徐给事的画法独特而古朴,超越了扬契丹的画师。画中仙家楼台十二层,仿佛仙境,令人向往。诗人还想象有人在少室山采药,有客在王官读书,而他自己虽未能亲游白下,却在五更时分出门,满鞍皆雪,表达了对徐给事画作的深切向往。

最后,诗人提到友人张公的文采与志向,以及对已逝诗仙李白的怀念,通过徐给事的画作,仿佛得到了李白的诗篇,增加了诗人的慷慨之情。然而,好景不常,梦境中的美景最终只能留在记忆之中,如同白鹤的夜怨与清猿的悲鸣,山中春色渐老,归期未定。诗人将徐给事的画作比作无声的诗,表达了对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赞赏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徐给事山水画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和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与追求。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精卫愤

乍登太行,莫涉沧海水。

天吴九首马一角,白浪崩山飓风起。

精卫万古长衔冤,无人为汝笺天门。

孝子亦何辜,死挂扶幸垠。

愿衔西山石,朝飞暮飞折两翼。

西山石尽海不极,月黑珠宫閟魂魄。

魂魄不归思可已,乍登太行,莫涉沧海水。

形式: 古风

凤皇台怀古

凤皇台前山色古,凤皇已去今平土。

雕梦绣柱非昔时,月白连营宿貔虎。

登高四顾何壮哉,金陵形胜自天开。

酒星不见李太白,何人与倾三百杯。

拒霜卷红秋草绿,尚想英雄起相逐。

山河万古一金瓯,宫殿中天开玉烛。

元嘉之事安足谈,琅琊法尧终可惭。

葱葱佳气今复见,黄旗紫盖天东南。

当垆小姬字桃叶,笑我重来发如雪。

相逢莫惜千金裘,五夜喙箫醉明月。

形式: 古风

云中烈妇行

出门何匆匆,姑行妇及从。

萧条百里外,但见旌旗红。

东家破柱索珠玉,西家夫死无人哭。

凤皇中道忽相失,豺虎满城谁敢触。

仰天天高,局地无泉。白刃如雪,马屯塞川。

乍可玉碎,宁能瓦全。旁人还共悲,妾死犹生年。

云中之英,雪峰万仞同崭然。

形式: 古风

题倪云林木石

东海倪迂十年别,昨日朱颜今白发。

作诗作画犹未休,酒后挥毫见三绝。

缘江白屋知几家,参天古木僵龙蛇。

苍皮半死或垂瘿,赤叶未脱都成花。

我知用心亦独苦,众史庸奴焉足数。

英华已剥馀本根,老气尚存冰雪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