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王参政明辅为余刻姓名太华绝顶以墨刻见示赋此为谢》。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王参政明辅为其在华山之巅刻名之事的感激之情。
首联“岳色褰帷面面新,叨将姓字上嶙峋”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岳色如帘幕般展开,呈现出一片新的面貌,诗人的名字被刻在了峭壁之上,仿佛与山峦融为一体。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华山比作帷幕,形象地展现了山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王参政此举的感激之情。
颔联“寒光忽映莲花掌,清梦翻添玉女颦”进一步描绘了华山的自然景观。寒光在莲花掌(可能是指山峰或岩石的形状)上闪烁,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同时,清梦中的玉女似乎因这景象而皱眉,这里通过想象中的玉女表情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叹和对王参政行为的感动。
颈联“自是金天来使者,空劳紫气拟真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王参政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王参政的到来,就像是天降使者,带来了尊贵和荣耀。同时,诗人也借用了“紫气东来”的典故,表达了对王参政的尊敬和赞美,认为他如同真正的仙人一般。
尾联“坏居总抱袁闳恨,婚嫁那能系此身”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袁闳是汉代的一位学者,此处借用其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无奈和遗憾。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婚姻和家庭责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王参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