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成都赵资政

才承宠诏联公鼎,便谒除书别帝阍。

万口一词歌盛德,四年三度福遐藩。

已为魁垒无双士,更入摩诃不二门。

应笑临邛病痟客,最先参见在江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刚刚接受皇帝的宠爱命令,立刻就接到任命文书离开皇宫。
万人齐声歌颂他的高尚品德,他在四年中三次被赐福到远方的封地。
他已经成为了无人能及的杰出人才,更是进入了佛法无二的大门。
应当嘲笑那个困于疾病、住在临邛的客人,他却是最早来此拜见的人,在江原之地。

注释

才承:刚刚接受。
宠诏:皇帝的宠爱命令。
联公鼎:与朝廷重臣并列。
除书:任命文书。
帝阍:皇宫。
万口一词:万人齐声。
盛德:高尚品德。
四年三度:三次在四年中。
福遐藩:被赐福到远方的封地。
魁垒:杰出人才。
无双士:无人能及的人。
摩诃:大。
不二门:佛法无二的大门。
临邛: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患病者。
病痟客:患病的客人。
最先参见:最早来拜见。
江原:可能指某个地方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同的作品,题为《寄成都赵资政》。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颂赵资政的德行和功绩,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才承宠诏联公鼎,便谒除书别帝阍。" 这两句表明赵资政受到了皇上的宠信,得以参与重要的国家大事,处理文书和皇帝之间的事务。这反映出赵资政不仅地位尊贵,而且责任重大。

"万口一词歌盛德,四年三度福遐藩。" 这两句则表达了赵资政德行高尚,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连续多年都能得到吉祥如意的福佑。这显示了赵资政在民间和官方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已为魁垒无双士,更入摩诃不二门。"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赵资政才能和学问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是无与伦比的人物,不仅在军事上(魁垒)有杰出的贡献,而且在佛学(摩诃不二门)的研究中也达到了顶峰。

"应笑临邛病痟客,最先参见在江原。"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述,他虽然身处远方,身体也不佳,但依然想尽快去拜访赵资政,这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资政功绩的描写和个人才能的赞美,以及诗人自己急切想要见面的情感,表现出了深厚的情谊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寄成都监库石屯田远叔

一年同住夹城中,小圃高斋幸见容。

吟尽物题春唱和,讲穷人事夜过从。

寻芳待去门前约,访古邀回道上逢。

别后西楼不堪倚,满川林木暮云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张郎中

常愧无才动有权,十年乡里但留连。

养成答飒人应笑,学得支离自谓贤。

三馆旧游层汉上,一麾今守乱峰前。

幸逢别驾如张轨,免对苏章说二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杨归一

出处久异矣,居常劳所思。

烟霄惟子未,鬓发已翁为。

世故岂须问,人生当自知。

林泉闻幸好,足可乐明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彦思时在长安言游终南

日日望车马,君当何日还。

谈谐思衮衮,篇什爱关关。

大道风埃恶,长河冰雪顽。

相招早来此,拟欲问南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