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钟山知觉院

宿投林下寺,中夜觉神清。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笼灯吐冷艳,岩树起寒声。

待晓红尘里,依前冒远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夜晚住宿在山下的寺庙,半夜醒来感到神志清醒。
僧人诵经完毕后开始打坐,此时山间空寂,明月升起。
提着灯笼散发出冷冽的光芒,山岩上的树木发出寒意十足的声音。
打算天亮后再次踏入红尘俗世,继续踏上遥远的旅程。

注释

宿:过夜住宿。
投:投宿。
林下寺:山脚下的寺庙。
中夜:半夜。
觉:醒来。
神清:精神清爽。
磬:寺庙中的木鱼。
罢:结束。
僧初定:僧人刚刚入定。
山空:山间寂静。
月又生:月亮升起。
笼灯:提着灯笼。
吐:散发。
冷艳:冷冽的光芒。
岩树:山岩上的树木。
起寒声:发出寒气的声音。
待晓:等待天亮。
红尘:世俗世界。
依前:依旧。
冒远:踏上遥远的路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寺庙的宁静与清新之感。"宿投林下寺,中夜觉神清"一句表明诗人在深夜里居住于林间的寺院,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平静。紧接着"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则是描绘了寺庙中的僧侣开始打坐入定,而外面的山谷中升起了明亮的月亮,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笼灯吐冷艳,岩树起寒声"一句,则通过对灯光与自然声音的描绘,增强了夜晚的宁静感和神秘感。诗人用"冷艳"来形容灯光,不仅传达了一种清凉、洁净的感觉,也映射出一种内心的平和。

最后一句"待晓红尘里,依前冒远程"表明尽管诗人享受着寺庙中的宁静,但随着天亮的到来,他还是要回到喧嚣的世界中去继续他的旅途。这里"红尘"指的是世俗的生活,而"依前冒远程"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探求和旅行的渴望以及对未知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寺庙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与世俗离群两种生活状态的体验与思考。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寄左偃

每病风骚路,荒凉人莫游。

惟君还似我,成癖未能休。

舍寐缘孤月,忘形为九秋。

垂名如不朽,那恨雪生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左偃

萧条陋巷绿苔侵,何事君心似我心。

贫户懒开元爱静,病身才起便思吟。

闲留好鸟庭柯密,暗养鸣蛩砌草深。

况是清朝重文物,无愁当路少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庐山庄隐土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

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

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

忆昔采芝庐岳顶,清宫常接绛霄人。

玉书闲展石楼晓,瑶瑟醉弹琪树春。

惟恨仙桃迟结实,不忧沧海易成尘。

似醒一梦归凡世,空向彤霞寄梦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