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如镜净上人赋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为如镜净上人赋》。诗中通过对月亮和水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心灵纯净与智慧顿悟的赞美。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这两句以精妙的笔触描摹出一个既圆满又光明的夜晚月亮,月之所以被称作“灵台”,是因为它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里,“中规”暗示了一种平衡与和谐。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在静默中相互理解和感应的人的赞美。在这个语境里,“相对者”指的是心灵相通的人们,而“未磨时”则暗示了一种即刻的悟性,仿佛时间还未开始流逝。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精神上的纯净无染。这里,“去垢”意味着清除杂念和污秽,而“元来净”则是指本源的清洁。“观空了不疑”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没有任何怀疑。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最后两句诗以一个闲适自在、独处水边的人物形象作为收束。这里,“閒独立”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而“照见白须眉”则是在月光或清晨的阳光下,映照出一头银白的须发,这不仅描绘出了岁月的痕迹,也象征着智慧和悟性的成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赞美,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高远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十)

豪气年来渐埽除,箪瓢自乐守臞儒。

江头尽醉唐朝士,泽畔行吟楚大夫。

万里鲲鹏何必羡,一官虮虱不如无。

葛巾草履从人笑,莫问青衫似叶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九)

北风雨后忽南风,顷刻开晴又转东。

后土未乾偏有恨,漏天难补太无功。

小楼兀坐思猿鹤,好客相期避燕鸿。

壁上墨兰香可掬,令人常忆所南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八)

倦游懒著小乌巾,短发丝丝雪满簪。

信手拈书聊慰眼,转头忘事太无心。

笑他杜老频看镜,爱我昭文不鼓琴。

喜有山林方外友,时携佳纸索新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六)

笔砚生涯独善身,一区花竹四时春。

无求莫问朝廷事,有耻难交市井人。

帘外乌衣飞上下,窗前蜂蕊结轮囷。

鉴如居士东邻住,肯借霜豪为写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