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青龙寺纵公房

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

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从哪位高僧得到佛法真传,从未离开过上层的传授。
傍晚的钟声在城中的霜降中回响,寒冷的僧房旁竹影与月圆满。
炊烟消散在枯萎的树木旁,行客寄宿在积云笼罩的山边。
还未归隐到那遥远的水滨,时常来这里参悟禅机。

注释

从谁:向谁。
得法印:获得佛法的认证或传承。
不离:未曾脱离。
上方传:高层或源头的传授,指正宗的佛法传承。
夕磬:傍晚的钟声,磬通常指寺庙中的铜钟。
城霜:城中降霜的景象,形容深秋或冬季的寒冷。
寒房:清冷的僧房。
竹月圆:月光映照下的竹林,圆有圆满、静谧之意。
烟残:炊烟消散,也可指暮色中的薄雾。
衰木:枯萎的树木,暗示季节的转换或时间的流逝。
畔:旁边,畔边。
客住:行客住宿,这里指诗人自己或修行者。
未隐:还没有隐居。
沧洲:水边的遥远之地,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处。
时来:时常前来。
于此禅:在这里进行禅修或领悟禅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青龙寺中的一处居所——纵公房的宁静与深远。"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表明诗人在这里追寻佛法的真谛,不离正统的教诲。"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则是环境描写,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响起,外面下着霜,室内却有冷清的月光透过竹叶照进来,月亮如同一个完整的轮廓。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诗人形容自己仿佛是客居在这片古老而荒凉的树木旁,周围笼罩着淡淡的烟霭,而他则安居于云雾缭绕之地。这不仅描写了景象,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表达了诗人暂时没有隐退到世外桃源的想法,而是选择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进行禅修。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自然与自我精神追求的一种和谐统一。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题崔驸马林亭

宫花野药半相和,藤蔓参差惜不科。

纤草连门留径细,高楼出树见山多。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更买太湖千片石,叠成云顶绿㠁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圭峰禅师

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

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

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

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赠诗僧

寒山对水塘,竹叶影侵堂。

洗药冰生岸,开门月满床。

病多身又老,枕倦夜兼长。

来谒吾曹者,呈诗问否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小雪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