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三)

■■鸟,守空池。鱼从脚下过,■■总不知。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鸟,守空池。鱼从脚下过,鸟总不知。" 鸟儿独自守在空寂的池塘边,而鱼儿自在地游过它的脚底,鸟儿对此却浑然不觉。这不仅是一幅自然界的生动场景,更蕴含了人生的哲思。

首先,“守空池”象征着一种坚守与孤独的状态,鸟儿可能代表着那些在世俗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它们或许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周围的世界却似乎并不理解或关注它们的存在。

接着,“鱼从脚下过”则暗示着世界的另一面——变化与流动。鱼儿代表着生活中的机遇、变化和未知。它们在水中自由穿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可能性。然而,对于守在池边的鸟来说,这一切都是“总不知”的,即它们无法感知或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鸟与鱼的不同状态,探讨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一方面,人们可能固守于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之中,难以察觉或理解外界的变化与新知;另一方面,世界在不断变化发展,而个体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视角和经验,难以完全把握或适应这种变化。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局限性与探索的可能性,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理解并接纳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四)

赵州不见南泉,山僧不识五祖。

甜瓜彻蒂自甜,苦瓠连根自苦。

形式: 偈颂 押[麌]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五)

尊者憍陈如,九旬最亲切。

老少幸相依,上下皆欢悦。

瞻听离闻见,承览亦超绝。

四海五湖人,勿谓真机泄。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六)

开一片田,密密绵绵。两顿粥饭,其道自办。

山僧一夏,与诸人相见。

自是诸人不荐,若或荐成一片。

是什么一片,看取当门箭。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七)

一漏逗,二漏逗,三漏逗,用意搀前先在后。

莫于佛祖结冤亲,好看衣珠常离垢。

家中人,斗头走,淮南笑杀龙门叟。

有人若会笑因由,眼似铜铃大如斗。

形式: 偈颂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