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道中二首(其一)

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

五㢠春雪深,涞上孤城闭。

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

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

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

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

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

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

且偷须臾閒,未敢谋卒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顾炎武在广昌道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和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首句“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独自一人骑马前往燕南的情景,将易京比作磨盘,形象地描绘出其广阔与荒凉。接着,“五㢠春雪深,涞上孤城闭”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寒冷与孤独,春雪覆盖大地,孤城紧闭,透露出一种压抑与寂寞。

“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描述了诗人继续前行,进入飞狐地区,夜晚驾车时没有时间休息,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匆忙。接下来的“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则描绘了冰雪融化后,河水流淌,老树在寒风中挺立,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坚韧。

“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通过描写驯服的喜鹊和安静的卧犬,营造出一种平静和谐的氛围,与前面的荒凉景象形成对比,暗示着战乱之后的宁静。最后,“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通过询问旅人来自何方,表达了对幽都(可能指边疆地区)战乱情况的关注与担忧。

“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描绘了车辆在道路上滚动的声音,以及边疆地区士兵手持武器的场景,暗示了战争的临近或正在进行。接着,“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暂时没有战争的庆幸,同时指出人们在战乱中仍能从事农耕活动,展现出人类生活的韧性。

“且偷须臾閒,未敢谋卒岁”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和平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敢轻易规划未来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社会生活以及战乱背景下的人民状态,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广昌道中二首(其二)

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

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

形式: 古风

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

向平尝读易,亦复爱名山。

早跨青牛出,昏骑白鹿还。

太行之西一遗老,楚国两龚秦四皓。

春来洞口见桃花,傥许相随拾芝草。

形式: 古风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

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

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

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岩户。

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

一自永嘉来,神州久无主。

十姓迭兴亡,高光竟何许。

栖栖世事迫,草草朋侪聚。

相与读残碑,含愁吊今古。

形式: 古风

咏史(其一)

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

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

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