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牧牛图

树叶醉霜秋草萎,童驱觳觳涉浅溪。

一牛先登舐犊背,犊毛湿湿犹未晞。

一牛四蹄俱在水,引脰前望喜近堤。

一牛两脚初下水,尻高未举后两蹄。

前牛巳济伺同队,回身向后立不移。

一牛将济一未济,直须并济同时归。

此牛如人有恩义,人不如牛多有之。

人不如牛多有之,笑问二童知不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牛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牛群在溪边过河的情境,以及诗人对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树叶醉霜秋草萎”以秋天的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童驱觳觳涉浅溪”,描绘了孩子们在溪边引导牛群过河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趣。

“一牛先登舐犊背,犊毛湿湿犹未晞。”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牛群中的一头母牛率先过河,温柔地舔舐着小牛背上的画面,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温馨。随后,“一牛四蹄俱在水,引脰前望喜近堤。”描述了另一头牛站在水中,抬头望向岸边的堤坝,似乎在期待着同伴的到来,表现了牛群间的互助与期待。

接下来,“一牛两脚初下水,尻高未举后两蹄。”描绘了第三头牛刚刚踏入水中,后腿还未完全浸入的画面,显示出过河过程中的谨慎与小心。而“前牛巳济伺同队,回身向后立不移。”则展示了领头牛等待其他同伴一同过河的耐心与责任感。

最后,“一牛将济一未济,直须并济同时归。”强调了牛群中个体之间的协作与共同目标,即所有牛都应安全过河。诗人在此处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此牛如人有恩义,人不如牛多有之。人不如牛多有之,笑问二童知不知?”通过对比人与牛的行为,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缺乏合作与责任感的反思,同时也对儿童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他们能从牛群的行为中学到团结与互助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瞬间,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99)

吴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字伯清。[1-2] 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 字:幼清
  • 籍贯: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
  • 生卒年: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和桃源行效何判县钟作

冀州以北健蹄马,一旦群嘶庐霍下。

睢阳不遇双貂公,总是开关迎拜者。

燎原燄燄春复春,不惟捧水惟益薪。

海门浪沸会稽坼,血泪交流草莽臣。

举手日边远与近,不知官守何人问?

仲连未即蹈东海,元亮至今尚东晋。

桃源深处无腥尘,依然平日旧衣巾。

拟学渔郎棹舟入,韩良宁忍终忘秦。

形式: 古风

怀黄县丞时避乱寓华盖山

丞君丞君天一所,十日不共床头语。

粤从天纪涣散来,大半英雄化儿女。

举世张颐啖粪壤,君独吐之不肯茹。

举世眯目蒙埃尘,君独去之不肯处。

大鹏垂翅何人怜,神龙失水痴獭侮。

当道林林立虎豺,深山处处多蛇鼠。

不堪啸聚没复出,近来眠食闻几阻。

奔逃无间天阴晴,腹背浴汗头沐雨。

心如清水到底洁,身寄白云深处住。

伯夷叔齐上追踪,浮丘王乔与为侣。

洞岩殷殷生风雷,仙馆沈沈锁烟雾。

山蔬可羹买米炊,何须更学农与圃。

有儿读书绍家风,有客清谈忘世务。

我自远来亦云乐,寻又别去徒延伫。

二亲定省不可旷,安得终岁矻矻万仞冈头论今古。

形式: 古风

书李伯时九歌图后

李家画手入神品,楚贤流风清凛凛。

谁遣巫阳叫帝阍,为招江上归来暾。

音纷纷,音纷纷,柱高辰远聪不闻,扶桑初瞰海横云。

司命播物泥在钧,洪纤厚薄无齐云。

公无渡,公无渡,冲风起,螭鼋怒,夜猿啾啾天欲雨。

天欲雨,迷归路,岁晏山中采兰杜。

灵修顾,顾复去,莫怨瑶台神女妒。

坎坎鼓,进芳醑,耻作蛮巫小腰舞。

千年往事今如新,摩挲旧画空怆神。

腾身轻举一回首,楚天万里江湖春。

形式: 古风

采石渡

流波万斛忠臣泪,遗迹千年采石矶。

南北于今失天限,江山如昨怆人非。

新潮寂寞阴风怒,旧冢荒凉落月辉。

一去不来虞雍国,当时渡马更秋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