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儿时喜,春去尚如春。

四月山城莺语晚,一庭诗境柳花匀。也解惜芳辰。

形式:

鉴赏

这首《望江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城的细腻画面。

“儿时喜,春去尚如春。”开篇即以孩童的视角,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即便春去,心中的春天依然留存。这种童真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整首词定下了温馨而怀旧的基调。

“四月山城莺语晚,一庭诗境柳花匀。”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四月的山城,描绘了暮春时节特有的景象:黄莺在傍晚时分婉转啼鸣,仿佛在诉说着春日的余韵;庭院中,柳絮均匀地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诗意的氛围。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即将逝去的美丽瞬间,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也解惜芳辰。”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芳辰”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或季节,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景象的总结,也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在感叹春光易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的珍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望江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江南

儿时喜,官阁庆端阳。

续命红丝蒲作佩,传家宝墨扇留香。节物总难忘。

形式:

望江南

儿时喜,长夏树蝉嘶。

槐荫摊书完课早,荷庭听笛纳凉迟。炎暑不曾知。

形式:

望江南

儿时喜,乞巧烛花红。

信道仙桥留鹊影,艳闻秋榜兆蟾宫。瓜果拜庭中。

形式:

望江南

儿时喜,秋色桂堂妍。

上寿每随莱彩后,含饴独占雁行先。歌舞忆年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