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晨鸡》诗,由唐末宋初诗人刘兼所作,描绘了晨鸡报晓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哲理意味。
首句“朱冠金距綵毛身”,以鲜艳的色彩和华美的外貌描绘了晨鸡的形象,朱红的冠、金色的爪、彩色的羽毛,展现出晨鸡的美丽与威严。接着,“昧爽高声已报晨”一句,点明了晨鸡的主要功能——报晓。在天色微明之时,晨鸡便高声啼鸣,唤醒沉睡的人们,提醒新的一天已经到来。
“作瑞莫惭先贡楚,擅场须信独推秦。”这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晨鸡的赞美。古代楚国和秦国都曾将晨鸡作为吉祥之物进献给帝王,以此来表达对晨鸡的重视与喜爱。这里通过引用这两个典故,既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又进一步强调了晨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淮南也伴升仙犬,函谷曾容借晓人。”这两句继续使用典故,将晨鸡与古代神话中的升仙犬和借晓人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升仙犬是古代传说中能帮助人升仙的神犬,而借晓人则是能够提前知晓未来之事的人。晨鸡在这里被赋予了类似的能力,它不仅报晓,还能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最后,“此日卑栖随饮啄,宰君驱我亦相驯。”这两句诗则转而描写晨鸡的生活状态。尽管晨鸡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只是卑微地栖息于地面,随遇而安地觅食饮水,但当主人召唤时,它也能表现出顺从与驯服。这既是对晨鸡性格的描绘,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晨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报晓者的角色,还蕴含了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感悟。刘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一只普通的晨鸡赋予了深刻的意义,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咏物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