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傲轩

先生英妙年,一扫千兔秃。

仕进固有馀,不肯践场屋。

通阛何所傲,傲名非傲俗。

定知轩冕中,享荣不偿辱。

岂无自安计,得失犹转毂。

先生独扬扬,忧患莫能渎。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

茅檐聊寄寓,俯仰亦自足。

东坡无边春,方寸尽藏蓄。

醉哦旁若无,独侑一樽醁。

床头车马道,残月挂疏木。

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才华出众,年少时就显露出过人之处,一挥笔就能使众多对手显得平庸。
他在仕途上本有余力,却不愿涉足科举考场。
他不以通达市井为傲,他的傲骨并非世俗的骄傲。
他深知身在高位,荣耀并不能抵消屈辱。
他并非没有自我安身之计,但得失之间仍像车轮般转动不停。
先生独自昂然,任何忧虑都不能扰乱他的心境。
得势时如猛虎持剑,失意时如龟缩一隅。
他在简陋的茅檐下暂居,生活简单却自得其乐。
东坡的春天无边无际,他的内心世界丰富深沉。
他醉酒吟诗,旁若无人,只与一壶美酒相伴。
床头车马声喧嚣,残月挂在稀疏的树枝上。
当朝廷纷扰时,先生却已熟睡,不受外界打扰。

注释

英妙:才情出众。
一扫千兔秃:形容才思敏捷,一挥而就。
仕进:仕途晋升。
践场屋:参加科举考试。
通阛:通达市井。
轩冕:官位、荣华。
自安计:自我安身之策。
转毂:车轮转动,比喻得失变化。
虎挟乙:比喻得势时的威猛。
龟藏六:比喻失意时的退缩。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
醁:美酒。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的《寄 傲 轩》,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傲轩的赞美和自我安慰的情感。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先生英妙年,一扫千兔秃。仕进固有馀,不肯践场屋。" 这几句描绘了傲轩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又不愿意陷入世俗的官场之中,保持着自己的高洁。

"通阛何所傲,傲名非傲俗。定知轩冕中,享荣不偿辱。" 这里写出了傲轩不随波逐流,不为虚名和世俗的荣耀所动摇,他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层次。

"岂无自安计,得失犹转毂。先生独扬扬,忧患莫能渎。" 诗人问道,难道没有自己的安身之策吗?傲轩独立自得,即使是成败得失,也如同车轮的旋转,无法干扰他的心境。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茅檐聊寄寓,俯仰亦自足。" 这几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傲轩在得意时如猛虎捕食,在失意时又能像乌龟一样隐藏自己,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东坡无边春,方寸尽藏蓄。醉哦旁若无,独侑一樽醁。" 这里写出了傲轩在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即使是在狭窄之地,也能将美好藏于心中,而且能够自我陶醉,不受外界干扰。

"床头车马道,残月挂疏木。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最后几句描写了傲轩即使在喧嚣的世俗之中,也能安然入睡,保持自己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傲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赞赏,以及自己内心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吕昌朝知嘉州

不羡三刀梦蜀都,聊将八咏继东吴。

卧看古佛凌云阁,敕赐诗人明月湖。

得句会应缘竹鹤,思归宁复为莼鲈。

横空好在修眉色,头白犹堪乞左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其一)

树头啄木常疑客,客去而嗔定不然。

脱辖已应生井沫,解衣聊复起庖烟。

平生诗酒真相污,此去文书恐独贤。

早晚西湖映华发,小舟翻动水中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其二)

寂寞东京月旦州,德星无复缀珠旒。

莫嗟平舆空神物,尚有西斋接胜流。

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

雪堂亦有思归曲,为谢平生马少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仲

碧畦黄陇稻如京,岁美人和易得情。

鉴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鸣角古来声。

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

二子有如双白鹭,隔江相照雪衣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