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远行作

去秋窥东溟,今冬浮五湖。

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

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

梦想在中原,河山不崎岖。

朝驰瀍涧宅,夕宿殽函都。

神明运四极,反以形骸拘。

收身蓬艾中,所之若穷途。

杖策当独行,未敢惮羁孤。

愿登广阿城,一览舆地图。

回首八骏遥,怅然临交衢。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将远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首句“去秋窥东溟,今冬浮五湖”,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漂泊感。接着,“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不满,认为人间日渐荒芜。以下几句“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环境的险恶和个体生存的艰难。

“梦想在中原,河山不崎岖”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那里没有现实的束缚,河山平坦,充满希望。接下来的“朝驰瀍涧宅,夕宿殽函都”,通过具体的行动描述,进一步展现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实现这一理想的决心和勇气。

“神明运四极,反以形骸拘”一句,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即神明可以运化四方,但在现实中却被身体所限制。最后,“收身蓬艾中,所之若穷途”描绘了诗人当前的生活状态,身处困境,难以实现理想。“杖策当独行,未敢惮羁孤”表明了诗人即使面对孤独和困难,也愿意独自前行,不畏艰难的决心。“愿登广阿城,一览舆地图”表达了诗人渴望了解天下大势,寻求出路的愿望。“回首八骏遥,怅然临交衢”则以历史上的八骏为喻,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面对未来道路时的犹豫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顾炎武作为思想家和学者的复杂情感和深远思考。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京口(其一)

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

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京口(其二)

东吴北翟战争还,天府神州百二关。

末代弃江因靖卤,当年开土是中山。

云浮鹳鹤春空远,水拥蛟龙夜月閒。

相对新亭无限泪,几时重得破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石射堋山

寒日欲堕石射堋,环湖历历来渔灯。

山下蕲王宋时墓,屹然穹碑镇山路。

太白天弧见角芒,金山京口又沙场。

尔来兀朮方深入,帝在明州正待王。

形式: 古风

春半

春半雨不绝,北风吹荒山。

江南花不开,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洪州七月围,粮尽力亦殚。

营头堕军中,旗纛沈江干。

汉道昔中微,白水应图记。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

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

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

流离志不挫,终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后嗣。

抚掌长太息,且作南山歌。

开箧出兵书,日夜穷揣摩。

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

愿为诸将言,不省其奈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