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神奸变化久难知,禹鼎由来更不疑。
螭魅合谋非一日,太丘真复社亡迟。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首先,“神奸变化久难知”一句,表达的是对于古代神秘权谋及政治变动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的认识。这里面的“神奸变化”四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背后复杂原因的洞察,也反映出一种超越常人的历史观和深邃的思想。
紧接着,“禹鼎由来更不疑”则是表达诗人对于古代圣王禹的遗迹——禹鼎的历史传承没有丝毫怀疑。禹鼎作为古代文物,不仅象征着权力的传递,更承载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肯定。
下面两句“螭魅合谋非一日,太丘真复社亡迟”则描绘了一种时间的久远和事件的连续性。其中,“螭魅合谋非一日”暗示着某些阴谋或计划并非短期内所能完成,而是需要长时间积累与策划;“太丘真复社亡迟”,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于古代圣地——太丘的怀念,及其可能面临的灭亡危机。
总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关切。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诸偶缘安有,实相非相偶。
虽神如季咸,终亦失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