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

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两座山间松树和栎树遮蔽着朱红色的藤蔓
一条溪流从中穿过,比武陵还要美丽

注释

两山:两座山。
松栎:松树和栎树。
暗:遮蔽。
朱藤:朱红色的藤蔓。
一水:一条溪流。
中间:中段。
胜:超过,胜过。
武陵:指武陵源,这里泛指美丽的山水之地。
午梵:中午时分的梵音。
隔云:隔着云层。
知:知道,推测。
有寺:有寺庙存在。
夕阳:傍晚的太阳。
归去:离去。
不逢僧:没有遇到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融入了诗人对寺庙幽静氛围的向往。开篇“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两句,以浓墨重彩勾勒出钟山的壮丽景象。两座山峰间,松树和栎树交织成一片绿意,而那盘旋其间的朱红色的藤蔓,更添几分神秘与古老。一条清澈的河流穿行其间,将武陵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两句,则转而描绘诗人对那隐藏在山中的寺庙的探访。在午时,当太阳被浮动的云朵遮蔽,那寺庙仿佛隐现于云端,只能凭借钟声来感知其存在。到了傍晚,夕阳西沉之际,诗人虽未遇见任何僧侣,但那归去的身影与心境却透露出一份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妙景致的热爱,以及他内心对于清净之地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憧憬与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答俞秀老

诸偶缘安有,实相非相偶。

虽神如季咸,终亦失而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答韩持国

知公尚忆洛城中,醉里穿花满袖风。

花亦有知还有恨,今为红药主人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答韩持国芙蓉堂二首(其二)

乞得胶胶扰扰身,五湖烟水替风尘。

祇将凫雁同为侣,不与龟鱼作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