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芙蓉苑里起清秋,汉武泉声落御沟。
他日江山映蓬鬓,二年杨柳别渔舟。
竹间驻马题诗去,物外何人识醉游。
尽把归心付红叶,晚来随水向东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开篇便以“芙蓉苑里起清秋”设定了季节与环境氛围。芙蓉为荷花别称,苑指池塘,这里通过对秋天荷塘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意境。
“汉武泉声落御沟”一句,则引出了历史的回响。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帝,以其雄伟的功业和对艺术的爱好而闻名于世。这里提及汉武泉,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眷恋与思考。
“他日江山映蓬鬓,二年杨柳别渔舟”两句,通过对过去某一天的回忆和对未来的预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蓬鬓是头发的样子,这里借指山形;“他日”表明这是过往之事,而“二年”则透露了一种期待或许是一种离别后的相思。
“竹间驻马题诗去,物外何人识醉游”这两句中,首先设定了一个意境:诗人在竹林之间停下了马匹,并留下了自己的诗作。这里的“题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寄托,也是一种文化行为。而“物外何人识醉游”则表达了一种孤独与自得其乐,似乎只有大自然才能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
最后两句,“尽把归心付红叶,晚来随水向东流”,则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己的归宿之心托付于秋天飘落的红枫叶上,而“晚来”则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和情感的深沉。整首诗通过这两句,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放逐和超脱。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历史回忆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它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天图画,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兰若云深处,前年客重过。
岩空秋色动,水阔夕阳多。
早负江湖志,今如鬓发何。
唯思闲胜我,钓艇在烟波。
广武溪头降虏稀,一声寒角怨金微。
河湟不在春风地,歌舞空裁雪夜衣。
铁马半嘶边草去,狼烟高映塞鸿飞。
扬雄尚白相如吃,今日何人从猎归。
竹外池塘烟雨收,送春无伴亦迟留。
秦城马上半年客,潘鬓水边今日愁。
气变晚云红映阙,风含高树碧遮楼。
杏园花落游人尽,独为圭峰一举头。
不堪俱失意,相送出东周。
缘切倚门恋,倍添为客愁。
春山和雪静,寒水带冰流。
别后期君处,灵源紫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