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外池塘烟雨收,送春无伴亦迟留。
秦城马上半年客,潘鬓水边今日愁。
气变晚云红映阙,风含高树碧遮楼。
杏园花落游人尽,独为圭峰一举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独自游历慈恩寺南池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与怀旧之情。
"竹外池塘烟雨收"一句,以淡淡的烟雨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淡远而宁静的氛围。"送春无伴亦迟留"则透露出诗人对即将逝去的春天不舍的哀愁,彷彿中带有一丝孤独感。
接下来的两句"秦城马上半年客,潘鬓水边今日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以"半年客"自称,表明自己长时间的游离生活,同时在潘鬓水边产生了更多的忧愁。
"气变晚云红映阙,风含高树碧遮楼"中,通过对天气变化和晚霞映照城阙,以及风吹动树叶遮掩楼宇的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寂寞情境。
最后两句"杏园花落游人尽,独为圭峰一举头"则表明在杏园中,虽然花瓣纷飞而游人已散,但诗人的目光却独自停留于圭峰之上。这里的"举头"动作,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仰望,更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绘,构建了一幅春尽时节中人的孤独与情感共鸣的画面。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不堪俱失意,相送出东周。
缘切倚门恋,倍添为客愁。
春山和雪静,寒水带冰流。
别后期君处,灵源紫阁秋。
目断兰台空望归,锦衾香冷梦来稀。
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孤浪谩疑红脸笑,轻云忽似舞罗衣。
遥知不语坐相忆,寂寞洞房寒烛微。
五字谁能摘?一枝犹未攀。
始知无价玉,出自有名山。
春静烟花秀,夜深风月閒。
如何恃高节,垂老住云间。
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
风消荥泽冻,雨静圃田沙。
古陌人来远,遥天雁势斜。
园林新到日,春酒酌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