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中丞总理河漕

阳九终疑数未真,江淮保障属贞臣。

风霆立破千妖胆,雨露能销万里尘。

泽国方多沉后灶,河堤更少负馀薪。

东南半壁归军府,珍重艰危报主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寄李中丞总理河漕》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李中丞总理河漕事务的敬意与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民生疾苦以及忠诚报国主题的深刻思考。

首句“阳九终疑数未真”,以“阳九”这一古代用来形容灾年或艰难时期的词语,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与挑战,表达了对命运不确定性的疑惑。接着,“江淮保障属贞臣”一句,赞美李中丞作为贞臣,肩负着保护江淮地区安全的重任,体现了对李中丞能力与责任的肯定。

“风霆立破千妖胆,雨露能销万里尘”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元素来比喻李中丞的治理之效。风霆象征着迅速而有力的行动,能够震慑邪恶,消除不正之气;雨露则代表滋润与抚慰,能净化环境,带来和平与安宁。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李中丞在治理上的果敢与智慧。

“泽国方多沉后灶,河堤更少负馀薪”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面临的困境。泽国多处灶台沉没,象征着民生艰难;河堤少有人维护,预示着防洪设施的不足。这些细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

最后,“东南半壁归军府,珍重艰危报主身”两句,点明了李中丞在东南地区的贡献与责任。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他挺身而出,不仅保护了区域的安全,更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句表达了对李中丞忠诚与勇敢精神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李中丞总理河漕事务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民生疾苦以及忠诚报国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哭冯大宗伯四首(其一)

齐城笳鼓玉音开,漳水楼船素幔回。

国运能堪倾栋厦,主恩已自彻泉台。

百身莫赎千秋泪,万事空悲一代才。

忍听雍门琴里调,牛山凝眺不胜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哭冯大宗伯四首(其二)

十年讲幄奉宸聪,献纳先成密勿功。

著就新书惟贾傅,传来启事是山公。

南宫忽坼中台座,东海虚论大国风。

一疏酸辛遗死谏,何人不信史鱼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哭冯大宗伯四首(其三)

海色云门欲断肠,君家今昔事堪伤。

慈乌夜绕空林月,雏凤寒栖苑树霜。

剑许延陵何处挂,书成名岳几时藏。

还疑绿鬓文昌相,别版仙卿侍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冯大宗伯四首(其四)

前年执手碧山阿,剩有心期对薜萝。

只拟麒麟当日画,不疑鸲鹆去时歌。

平生倡和笺常满,别后封题字未磨。

垂老自怜知友尽,几回悲泪洒流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