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雨、光线、鸟鸣和鱼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急雨捎溪足”一句以动词开篇,形象地表达了雨水迅猛而至,以至于溪流满溢。这里的“捎”,即是“浸”的意思,指的是雨水充斥溪谷,溪水满到足以溢出。
“斜晖转树腰”则描绘了太阳光线斜射的情况,通过“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阳光在树干间穿梭的动态美。这里的“斜”,形容日光倾斜,给人以柔和之感;“晖”,指的是日光中的温暖部分,照耀着大地。
接下来的两句“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则是对生物世界的生动描绘。“隔巢黄鸟并”中,“隔”字暗示了观察者与黄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巢”则让人联想到鸟儿栖息的宁静环境。这里的“并”字,可能表达的是多种鸟类共同歌唱的情景。
至于“翻藻白鱼跳”,“翻藻”形容水草随波逐流之状,而“白鱼”则是在日光照耀下,鱼儿在水面跃起时露出的一闪白色。这里的“跳”字,用以表现鱼儿活泼洒脱、生机勃勃的情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细节的捕捉,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春日景象之中。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