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苦雨

鸣鸠逐妇蚁移窠,众山戴帽垂云幕。

雨从中夜猛如倾,春晚东风真作恶。

竹响偏能䀨睡馀,晓寒无奈侵衣薄。

可惜残花飞欲尽,赖有苍苔衬初落。

瓦沟散水作疏帘,虫网缀珠挂璎珞。

波穿石罅泛泷泷,烟接水光低漠漠。

秧抽翠毯竞穿泥,蚕恋迟眠未登箔。

求桑操耒田家急,久雨欲晴人意各。

稍见天边岚翠收,已觉林间鸟声乐。

心怀莫悦厌蒸湿,眼界方期便开拓。

但得高风恣性吹,不怕归云无处著。

明朝准拟看溪山,已办瘦筇与芒屩。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刘才邵的《暮春苦雨》描绘了暮春时节连绵不断的雨水给自然和人们生活带来的景象与感受。

首句“鸣鸠逐妇蚁移窠”,生动地展现了雨季中鸠鸟追逐配偶、蚂蚁搬家的场景,形象地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变化。接着“众山戴帽垂云幕”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群山在浓密云雾中的景象,仿佛群山都被云雾所覆盖,形象地表现了雨势之大。

“雨从中夜猛如倾”描述了夜晚雨势之猛烈,如同从天而降的瀑布。紧接着“春晚东风真作恶”一句,表达了对春天晚风的不满,暗示了风雨交加的不愉快。

“竹响偏能䀨睡馀”描绘了雨声打在竹叶上的声音,让人想起雨后的宁静与安详。而“晓寒无奈侵衣薄”则表达了清晨的寒冷,让人感到一丝无奈。

“可惜残花飞欲尽,赖有苍苔衬初落”两句,既表达了对即将凋零花朵的惋惜,也赞美了苍苔在花落之后的美丽衬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瓦沟散水作疏帘,虫网缀珠挂璎珞”描绘了雨后瓦沟流水形成的美丽景象,以及雨后蜘蛛网上的露珠,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充满了诗意。

“波穿石罅泛泷泷,烟接水光低漠漠”描绘了水流穿过岩石缝隙的动态美,以及水面上弥漫的烟雾与光线交织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秧抽翠毯竞穿泥,蚕恋迟眠未登箔”描绘了农事活动的场景,表达了农民们在雨季中辛勤耕作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期待。

“求桑操耒田家急,久雨欲晴人意各”表达了农民们在雨季中对晴天的渴望,以及不同人面对天气变化时的不同心情。

“稍见天边岚翠收,已觉林间鸟声乐”描绘了雨后天空逐渐放晴,林间鸟儿欢唱的景象,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心怀莫悦厌蒸湿,眼界方期便开拓”表达了诗人对雨季带来的潮湿与闷热的厌倦,以及对晴朗天气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开阔视野的向往。

最后,“但得高风恣性吹,不怕归云无处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空间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38)

刘才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馆中会饮

世情共惜隔年期,岂堪四野阴云垂。

几处红楼歌吹起,窥檐初讶寒光迟。

那知细雨复侵夜,灯外蟾影还微微。

是时册府陪诸彦,聊复杯酒相追随。

地严更觉秋气净,雨过还有凉风吹。

忘怀自得觞咏趣,真赏不为阴晴移。

月岂无光忌全露,云亦有意藏馀辉。

云轻影薄自清绝,不减永夜天河诗。

人言蚌胎因吸月,随月明暗占盈亏。

诏词丁宁斥金翠,岂更漉海求珠玑。

月光不露乃天意,正是君王崇俭时。

形式: 古风

次韵宽夫题王自然参议江阁

橘州部曲奴千头,倚槛应犹忆故丘。

胸中耿耿挂秋月,坐阅世故如星流。

谁能令公还餍事,且脱荷衣藏箧笥。

定将奇策收桑榆,不似书鱼老文字。

形式: 古风

灯下见梅花

沉沉永夜成清聚,翠箔护寒风力住。

疏响遥传玉漏声,华灯屡续兰膏炷。

琼枝亭亭浸清泚,浮香漠漠轻来去。

晴虹神彩正超绝,素练肌肤无点污。

体轻难便有行云,光透只应缘饮露。

珠宫宴罢恰归时,瑶台月下相逢处。

斜辉耿耿照冰姿,清影重重杂香雾。

除著参差仙子似,谩矜淡伫人间误。

但令绮席借馀光,谁管玉颜生暗妒。

竹外斜枝太幽独,溪边寒影饶高趣。

何当尽取贡玉堂,免使空伤碧云暮。

形式: 古风

波光亭

方塘溶溶贮清泚,中有高亭兀然起。

问公名亭意若何,公笑不言摇麈尾。

知公直是我辈人,此意不凡端有以。

亭本无风水亦静,风落波生偶然尔。

山摇宿霭迷粉黛,莺啼晚柳明金翠。

涔涔凉气侵语笑,漠漠飞岚到襟袂。

冰痕摇度帘痕曲,晓日初升窗影碎。

几个沙鸥乱夕阳,一段馀霞浴晴绮。

可怜巽坎固多态,转续无穷难偻指。

凭栏若随根境转,目不暇瞬亦劳矣。

谁知主人心湛然,道骨嵚嵚照云水。

本来非静亦非摇,坐观物态聊尔尔。

更须说似登临人,认取闹中真自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