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喜雨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以及在雨后静谧环境中自我反思的心境。
首句“无才甘遐遗,因以静自适”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淡然态度,选择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接着,“长衢去马疏,深巷来辙隔”描绘了雨后街道的空旷与宁静,马车稀少,深巷传来的声音也显得格外清晰。
“雨馀草木长,树杪梨欲坼”描述了雨水过后,草木生长茂盛,梨树枝头似乎即将裂开,预示着丰收的希望。“烦襟忽然醒,如飨九鼎食”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躁被雨水洗净,如同品尝到了珍贵的食物,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愉悦。
“新凉不嫌贫,于我亦有获”表明诗人即使在贫穷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收获,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屏书去不观,兀坐面东壁”写出了诗人放下书籍,独自坐在东壁前沉思的状态,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水深䵷欲鸣,日入鸟还息”描绘了夜晚来临,水中的动物开始鸣叫,而鸟儿则归巢休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为谢扬子云,无玄安取白”则是诗人借用扬雄的典故,表达自己虽无玄妙之言,但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反思人生的态度,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