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太宗临渭上

古来夷狄难驯,射飞择肉天骄子。

唐家建国,北边雄盛,无如颉利。

万马崩腾,皂旗毡帐,远临清渭。

向郊原驰突,凭陵仓卒,知战守、难为计。

须信君王神武。觇虏营、只从七骑。

长弓大箭,据鞍诘问,单于非义。

戈甲鲜明,旌麾光彩,六军随至。

怅敌情震骇,鱼循鼠伏,请坚盟誓。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自古以来,异族难以驯服,他们像天空的猎鹰挑选猎物般傲慢。
唐朝建立,北方强大无比,无人能及颉利的威势。
万匹骏马奔腾,黑色旗帜和毡帐映入眼帘,他们远征清渭边疆。
他们在郊野疾驰突袭,仓促应对,显示出攻守皆难的挑战。
必须相信君王神勇威武,仅率七名骑兵就侦察了敌营。
他手持长弓大箭,跨坐在马背上质问,指责匈奴违背道义。
装备精良的士兵跟随,旗帜耀眼,全军随后赶到。
敌人惊恐失措,如同鱼潜鼠伏,请求坚定地立下盟誓。

注释

夷狄:古代对非华夏民族的统称。
天骄子:指英勇善战的异族领袖。
颉利:唐朝时突厥汗国的可汗。
皂旗:黑色的旗帜。
毡帐:游牧民族的帐篷。
仓卒:匆忙,猝不及防。
知战守:明白攻守两面的策略。
七骑:少量骑兵,象征精锐。
诘问:质问,责问。
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
戈甲:武器和铠甲。
旌麾:指挥用的旗帜。
鱼循鼠伏:形容惊慌失措的样子。
坚盟誓:坚定地立下盟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唐军与夷狄之间的战争场面,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唐军的强大与敌人的胆怯。开篇即以“古来夷狄难驯”设定基调,指出夷狄民族历来不易征服,接着“射飞择肉天骄子”则是对这些民族战士勇猛善战的描写。

唐军方面,“唐家建国,北边雄盛,无如颉利”表明了唐朝在北方边疆建立了坚固的防御体系,不可撼动。随后“万马崩腾,皂旗毡帐,远临清渭”则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唐军阵营图景,展示出强大的军事力量。

诗中还通过“向郊原驰突,凭陵仓卒,知战守、难为计”表达了战争的激烈和对敌人的防备之严。接着,“须信君王神武”则是对唐朝君主武功的赞颂。

在对抗方面,“觇虏营、只从七骑”可能是在强调唐军将领的英勇与战术,能够以少胜多。而“长弓大箭,据鞍诘问,单于非义”则反映了敌人在战争中的困境和无奈。

最后,“戈甲鲜明,旌麾光彩,六军随至。怅敌情震骇,鱼循鼠伏,请坚盟誓”一段,是对唐军装备精良、军威赫赫的描写,以及敌人因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和请求和解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战争场景的生动描述,展现了唐朝强盛的国力与军力的同时,也反映出夷狄民族的勇猛和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困境。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次韵和质夫、子瞻杨花词

晚春天气融和,乍惊密雪烟空坠。

因风飘荡,千门万户,牵情惹思。

青眼初开,翠眉才展,小园长闭。

又谁知化作,琼花玉屑,共榆荚、漫天起。

深院美人慵困,乱云鬟、尽从妆缀。

小廊回处,氍毹重叠,轻拈却碎。

飞入楼台,舞穿帘幕,总归流水。

怅青春又过,年年此恨,满东风泪。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其二)

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

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

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

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二)光武战昆阳

汉家炎运中微,坐令闰位馀分据。

南阳自有,真人膺历,龙翔虎步。

初起昆城,旋驱乌合,块然当路。

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探囊取。

豁达刘郎大度。对勍敌、安恬无惧。

提兵夹击,声喧天壤,雷风借助。

虎豹哀嗥,戈鋋委地,一时休去。

早复收旧物,扫清氛祲,作中兴主。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一)

笑不知天命,明珠玉斗,漫撞令碎。

形式: 押[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