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匡庐千万峰,影匝郡城中。
忽佩虎符去,遥疑鸟道通。
烟霞时满郭,波浪暮连空。
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
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
王事行春外,题诗寄远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雄伟壮丽的山水景象,诗人通过对匡庐山峰和郡城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匡庐千万峰"写出了山脉连绵不绝,气势磅礴;"影匝郡城中"则是山的倒影包围着郡城,显示出山与城之间的紧密联系。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描绘了自己将要离开的情景,佩戴虎符表示即将启程,但又有所犹豫,因为鸟儿飞翔的路径似乎也在提醒他前路未卜。"忽佩虎符去,遥疑鸟道通"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
接下来两句转折自然,"烟霞时满郭,波浪暮连空"写出了烟霞缭绕在城郭之间,水波连接着天际,描绘出一幅山川交错、天然融合的画面。这里的“烟霞”和“波浪”都增添了景物的柔美与动感。
"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则是夜幕降临后的景象,树木投影在楼台上,而远处船帆随着鼓角声起舞,显得既有静谧又不失活力。
最后四句则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乡愁。"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表达了在外作客的人多是山中隐逸,而家乡的许多人都是依水而居的渔民。"王事行春外,题诗寄远公"则是表示自己有公务需要处理,将要离开,特意写诗送给远方的朋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不详
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蹙鞠且徒为,宁如目送时。
报雠惭选耎,存想恨逶迟。
促坐疑辟咡,衔杯强朵颐。
恣情窥窈窕,曾恃好风姿。
色授应难夺,神交愿莫辞。
请君看曲谱,不负少年期。
潭心烟雾破斜晖,殷殷雷声隔翠微。
崖蹙盘涡翻蜃窟,滩吹白石上渔矶。
陵风舴艋讴哑去,出水鸬鹚薄泊飞。
秋霁更谁同此望,远钟时见一僧归。
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初著蓝衫从远峤,乍辞云署泊轻艘。
山村象踏桄榔叶,海外人收翡翠毛。
名宦两成归旧隐,遍寻亲友兴何饶。
胜致通幽感,灵泉有虎掊。
爪抬山脉断,掌托石心拗。
竹蔼疑相近,松阴盖亦交。
转令栖遁者,真境逾难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