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潭心烟雾破斜晖,殷殷雷声隔翠微。
崖蹙盘涡翻蜃窟,滩吹白石上渔矶。
陵风舴艋讴哑去,出水鸬鹚薄泊飞。
秋霁更谁同此望,远钟时见一僧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山谷中水流湍急、风景旷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独处山林中的情感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潭心烟雾破斜晖",潭是深水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潭水中心的烟雾被斜阳的光线所穿透,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殷殷雷声隔翠微",潭边传来阵阵雷鸣之声,它穿过了连绵不绝的绿树,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深藏于山林之间的氛围。
"崖蹙盘涡翻蜃窟"一句,通过对水流激荡、石缝间涌动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美。"滩吹白石上渔矶"中,水流冲刷着岸边的白石,形成了一处又一处清新的渔矶(鱼类栖息的地方),展示了生命之源的纯净与活力。
"陵风舴艋讴哑去",诗人借用船只随风漂泊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心中的自由与超脱。"出水鸬鹚薄泊飞"则是描写水鸟在水面上飞翔的景致,它们似乎也在追寻着某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秋霁更谁同此望,远钟时见一僧归"表达了诗人独自于秋天的清凉中眺望,内心充满了对远方山寺钟声的向往,以及偶尔间看到归来的僧侣,更增添了一份超然世外的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美、精神寄托与修行境界的深切向往。
不详
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初著蓝衫从远峤,乍辞云署泊轻艘。
山村象踏桄榔叶,海外人收翡翠毛。
名宦两成归旧隐,遍寻亲友兴何饶。
胜致通幽感,灵泉有虎掊。
爪抬山脉断,掌托石心拗。
竹蔼疑相近,松阴盖亦交。
转令栖遁者,真境逾难抛。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