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晋康横翠亭爱其山水秀丽斐然有作二首(其二)

环抱大江流,层峦翠霭浮。

神明扶王气,文物冠南州。

来值炎蒸日,去翻风雨秋。

登高望不极,暮角起城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晋康横翠亭周边壮丽的山水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环绕、山峦叠翠的自然之美,以及亭台所处之地的灵气与人文底蕴。

首句“环抱大江流”,开篇即以大江的奔腾之势,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面,江水绕山而行,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动态感。接着“层峦翠霭浮”一句,将视线转向群山,层层叠叠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神明扶王气,文物冠南州”两句,由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气息,暗示此地不仅风景秀丽,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仿佛是神灵扶持着这片土地上的王者之气,同时,这里的文物之盛,也超越了南方的其他地区,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地位。

“来值炎蒸日,去翻风雨秋”则通过时间的变换,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象。炎炎夏日,诗人来到此处,感受到的是热浪与阳光;而离开时,却遇到了秋风萧瑟,雨落纷纷,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最后,“登高望不极,暮角起城楼”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感慨。登高望远,视野无限,但又觉意犹未尽,似乎总有看不完的美景。而随着日暮的降临,城楼上传来了悠扬的号角声,这不仅是对一天结束的标志,也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晋康横翠亭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

渺渺烟波叠叠山,玉簪罗带自回还。

雨馀岚翠浓如滴,地险江流巧转湾。

蟠磴迥临飞鸟上,岸巾聊与白云閒。

峤南有此佳山水,尽在贤侯几案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客有出示御制登中和堂诗小臣斐然仰次宸韵二首(其一)

黄屋狩吴越,勾陈俯江津。

迢遥八骏御,时迈慰斯民。

汉祚歘再兴,周邦命惟新。

谁令猃狁炽,坐使宵旰勤。

宅洛既得卜,去豳亦惟仁。

宸章迹禹功,道继胼胝身。

期运有泰否,钝蟠利则伸。

君王自神武,安得熊罴臣。

形式: 古风

客有出示御制登中和堂诗小臣斐然仰次宸韵二首(其二)

贱子志丘壑,敢怀要路津。

偶乘风云会,冀拯凋瘵民。

误被圣主知,坐期功业新。

飘零继三黜,奔走亦已勤。

生还鲸海中,仰荷皇天仁。

不然铄金口,何有鸿毛身。

当从玄豹隐,无复尺蠖伸。

感叹魏公言,愿使为良臣。

形式: 古风

江行即事八首(其一)

千里江山图画中,峤南浙右岂殊风。

烟浮岚彩重重碧,日染波光洒洒红。

蚁酿蟹螯情不浅,笔床茶灶兴相同。

扁舟入手吾何事,归去梁溪作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