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四落第还乡

东归不称意,客舍戴胜鸣。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

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

莫令别后无佳句,祗向垆头空醉眠。

形式: 古风

翻译

回东都之事未能如愿,旅舍中传来戴胜鸟的鸣叫。
岁末的酒尚未饮尽,春衫却已缝制完毕。
长安的柳枝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洛阳的梨花已率先绽放。
魏侯昔日的池馆依然留存,那里还有太师曾歌舞的高台。
您家深厚的美德绝非偶然,世人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您的贤良。
切莫让离别之后无佳句流传,只在酒店炉边空自醉眠。

注释

东归:返回东都(指洛阳)。
称意:如意,满意。
客舍:旅舍,旅馆。
戴胜鸣:戴胜鸟鸣叫。戴胜是一种头顶有羽冠的鸟类,象征春天的到来。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即岁末之酒。
饮未尽:尚未喝完。
春衫:春季穿的单薄衣物。
缝已成:已经缝制完成。
长安:唐朝首都,此处代指朝廷或京城。
柳枝春欲来:柳枝发芽,预示春天即将到来。
洛阳:古都,位于长安以东。
梨花在前开:梨花提前开放,象征春天早至。
魏侯池馆:魏侯(古代某位贵族或官员)的园林别墅。
尚在:仍然存在。
太师歌舞台:太师(古代高级官职)曾经表演歌舞的高台。
君家:您家,指诗中所赠之人之家。
盛德:崇高的品德,深厚的美德。
岂徒然:绝非偶然,不是白费的。
时人:当代的人,世人。
注意:关注,留意。
吾贤:您这位贤人。吾,对对方的敬称;贤,贤良,有才德。
莫令:不要使得。
别后:离别之后。
无佳句:没有好的诗句流传。
祗向:只在,仅限于。
垆头:酒店柜台前,此处指饮酒之处。
空醉眠:空自醉倒而眠,形容无所作为或消沉度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返回家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其中“东归不称意”表达了朋友离开时内心的不舍,“客舍戴胜鸣”则是环境氛围的刻画,通过自然界的声音来渲染离别的情感。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一句,展示了诗人与朋友共度的时光,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的观察。这里的“腊酒”是指冬末的存酒,而“春衫”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的“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进一步描绘了即将到来的春日景色,以及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期待和向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提及的是历史遗迹,这里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存在,更承载着过往文化的记忆和情感。

最后,“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家庭的赞赏,以及对当下社会重视个人品德的期待。“莫令别后无佳句,祗向垆头空醉眠”则是诗人对友情深厚和文学创作的渴望,不希望离别后留下的只有平庸之作,而是愿意沉浸在酒精的麻木中,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人际关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郡斋闲坐

负郭无良田,屈身徇微禄。

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羁束。

幸曾趋丹墀,数得侍黄屋。

故人尽荣宠,谁念此幽独。

州县非宿心,云山欣满目。

顷来废章句,终日披案牍。

佐郡竟何成,自悲徒碌碌。

形式: 古风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形式: 古风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

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哀猿不可听,北客欲流涕。

形式: 古风 押[荠]韵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