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形式: 古风

翻译

弯弯的月亮从城头升起,照亮了城头也照亮了梁州。
凉州城内街道绵延七里,住着十万户人家,其中许多胡人都擅长弹奏琵琶。
一曲琵琶乐音凄美动人,让人肝肠寸断,此刻风吹草动,夜色漫长。
在河西幕府任职时结识了许多老朋友,自分别以来已有三五个春秋。
站在花门楼前,只见一片秋草丛生,怎能就这样贫贱地相互看着老去?
人生中能够放声大笑的时刻又能有几回?今日好友相聚,且以斗酒共饮,务必一醉方休。

注释

弯弯月出:形容月亮初升时形状弯曲的样子。
城头:城墙顶部。
梁州: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一带。
凉州: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七里十万家:形容城市规模之大,街道绵延七里,人口众多。
胡人: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琵琶:一种中国传统弹拨乐器。
一曲:一首曲子。
肠堪断:形容音乐极其哀伤,使人内心悲痛欲绝。
风萧萧:形容风声凄厉。
夜漫漫:夜晚时间漫长。
河西幕中:指在河西(今甘肃一带)的幕府任职。
故人:老朋友。
别来三五春:指自从上次离别以来,已经过去了三五年的时间。
花门楼前:指某个具体地点,可能为楼阁或庭院门前,装饰有花卉。
秋草:秋天的草,象征岁月流逝、时光变迁。
贫贱相看老:形容生活困顿,年华老去,彼此无奈相对。
一生大笑能几回:感叹人生中真正开怀大笑的时刻非常有限。
斗酒:大量酒,此处指豪饮。
醉倒:因饮酒过量而失去行动能力,引申为尽情畅饮,不醉不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凉州馆中与同僚夜聚时的情景。开篇“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两句,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月光如水般流淌,笼罩着整个城市。

接下来的“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两句,则让我们感受到凉州这个边塞城镇的繁华与多元文化。这里的人口众多,但也融合了汉族和其他民族,如胡人的文化,这在“胡人半解弹琵琶”中得到体现,琵琶不仅是音乐之源,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然而,“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两句,却又带来了对遥远故土和深情怀念的情愫。诗人通过琵琶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的哀婉之情,以及面对长夜时的无限感慨。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则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怀旧。在军旅生涯中,相逢的人往往因为战争或调动而分别,这种离散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无法言说的哀伤。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两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花门楼前,秋草萋萋,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而“贫贱相看老”则是对于人生境遇和命运的无奈接受。

最后,“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面对短暂的人生,他似乎在追问我们如何去珍惜那些难得的欢聚时光。而“斗酒相逢须醉倒”则是他对于这份珍贵时刻的态度——在有限的机会中尽情享受,哪怕是借助酒精来忘却世间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音乐、友人和生命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态度。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

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哀猿不可听,北客欲流涕。

形式: 古风 押[荠]韵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形式: 古风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形式: 古风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